“浑身骨痛”竟然是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不看会后悔的!
摘要:女性绝经之后,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周身骨痛”,可能是关节、肌肉劳损所致,也可能是骨质疏松的症状。
在临床上,8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有疼痛的表现,是骨量减少过程中骨膜下的炎症反应使然,也可以是日渐加重的骨量丢失导致骨折、骨关节变形、身高变矮使然。
专家提醒,绝经后女性骨量快速下降,应及早诊治,因为一旦发生骨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且,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服药后3——6个月起效,疗程持续3——5年甚至更长,治疗过程中依然有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疼痛通常在没有受到明显的外伤打击下无缘无故地自动发生髋部骨折发生后1年内,20%的患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约半数残疾
绝经后“周身骨痛”要警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可以从绝经早期持续到老年期的全过程,骨量下降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加重。骨质疏松的患者80%是女性,多数在绝经初期骨量快速下降,这是雌激素急剧下降的结果。
近年来,女性骨质疏松还有年轻化的趋势,有的女性在40多岁骨量就已经明显低下。蔡冬梅称,这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例如人们工作繁忙应酬多,出门就坐车,户外活动少,体力锻炼不足;饮食方面
减肥或者纯素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
骨质疏松造成的疼痛不典型,经常与其他疾病混淆。蔡冬梅称,关节损伤、肌肉劳损、脊柱曲线不正常,甚至走路、站立久了,也会产生类似的疼痛。
如果是单纯的骨质疏松疼痛,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其他原因的疼痛却不会因服用抗骨质疏松
药物而缓解。
在另一方面,有些骨质疏松患者不一定会感到疼痛,他们可以没有什么症状,在体检或X光检查时发现有骨质疏松,意味着骨量已经丢失了30%以上。
骨折者再次骨折的风险比别人高3倍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比疼痛更加可怕的是骨折。当患者的骨密度减少2.5个标准差以上,就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他们容易在没有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脆性骨折”。
蔡冬梅提醒,只要有过一次骨折,就容易出现再次骨折,再次骨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骨折的部位常见的有腰椎、
髋关节以及前臂远端,受力方向不正常的骨头导致骨折,如侧弯的脊柱,患者搬、背东西等姿势习惯不良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骨折的手术修复难度较高,钢钉容易松动,各种不良反应增加,例如影响到关节而致残,活动受限还会影响到心肺功能,增加致死率。骨折患者的行动力下降,有的需要长期卧床,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以髋部骨折为例,发生后40%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60%一年后仍需要帮助,33%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或需要入住
疗养院,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症约50%残疾。
专家称,骨质疏松可导致松质骨、负重骨发生微小的骨折而变形,导致身高变矮甚至驼背,影响体态美。这些患者日常活动如逛街购物、带小孩都会觉得“好累”。
3~6个月起效期仍然容易骨折
国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早,很多人还没退休就“周身骨痛”了,大多选择忍受。
为了避免绝经后骨量减少,进而导致骨折,蔡冬梅提醒女性积极去社区医院或者体检中心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及时发现骨量减少以便及早干预,“女性的骨骼健康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关注。”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很快抑制骨破坏,而骨量的增加需要时间,要求持续服药3——5年,达到骨量增加、骨小梁的重塑才能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