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治疗 > 手术治疗 > 脊柱非融合术后异位骨化呈渐进性

脊柱非融合术后异位骨化呈渐进性

2015-05-0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为代表的非融合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当中,通过在椎间隙植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切除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从而实现保留运动节段,进而防止或减少相邻节段发生继发性退变。

  但随着近年来脊柱非融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也日趋成为一个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重要术后并发症。毫无疑问,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形成甚至自发性融合,无疑与“非融合”的理念相悖,在临床中也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关注。

  异位骨化形成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具骨化性质的组织中发生的骨形成,其发生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尽管已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且成因各异,但目前仍没有长期纵向观察研究的相关结果。为了进一步纵向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渐进性变化,韩国学者SeongYi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最新一期的Spine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选择67例接受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连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7例患者均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比较研究对象的颈椎侧位X线和CT影像结果以确认患者在术后是否发生了异位骨化,并在术后随访的第18.6和36.9个月分析研究对象中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分布以及程度分级的变化。比较不同异位骨化发生率患者的进展数量,并计算相对增长率。

  图1.异位骨化进展的测量。

  图2.不同假体类型异位骨化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图3.一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上方节段出现2级异位骨化,下方节段出现3级异位骨化,但下方节段的活动范围大于上方节段。

  研究结果显示,异位骨化的变化呈渐进性发展,术后第36.9个月时患者异位骨化分布的严重程度分级较术后第18.6个月时的患者更高。

  至末次随访时,67例患者中出现异位骨化的人数从术后第18.6个月时的31例(46.3%)增长到43例(64.2%),具有显著性差异。除了41例患者(60.6%)的异位骨化未出现明显进展,其余26例患者(39.4%)的异位骨化均向较高的分级进展,其总相对增长率和加权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9.4%和48.7%。

  研究结果表明,异位骨化并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具有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变化呈渐进性。因此研究人员也进一步建议进行作用于异位骨化的环境因素以及基因或蛋白组学的分析。

 
 
 
 
 
查看更多骨科资讯精彩内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