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呵护膝关节 减轻不能承受之重

呵护膝关节 减轻不能承受之重

2015-04-1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老先老腿,腿老膝先衰”。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他们时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活动时膝盖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或关节腔积液。
  身体承重的关键节点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部机器的话,膝关节这个最大的负重关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该就是一个轴承。从物理的角度看,这个轴承是会受到磨损并最终报废的,而影响磨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压力和使用频率,放在膝关节上,就是体重和膝关节屈伸的次数。
 
 
  泉州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卢天祥说,膝盖是连接股骨(大腿骨)和胫骨(小腿骨)的“轴承”,同时又是支撑身体重量的关键节点。股骨和胫骨之间通过两个半月板相接触,接触面有软骨,可以缓冲压力。膝盖内部有两根呈交叉状的韧带,分别叫做前十字韧带(acl)和后十字韧带(pcl)。膝盖,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属于铰链关节,它是我们身上少数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前十字韧带可以防止胫骨向前移动,滑出半月板,这就是为什么膝盖只能向前弯曲,不能向后弯的重要原因。
 
  人的膝关节是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泉州老中医吴佳色说,除了在我们躺着的那一刻,膝盖是轻松的,每时每刻它都在承受压力:站和走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1至2倍,上下楼时为3至4倍,跑步时为4倍,打球时为6倍,蹲和跪时为8倍。因此,膝关节承受重量越多或过度使用,关节软骨磨损的几率也越大,肌腱也越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
 
  年龄是膝盖劳损的主因
 
  人在22岁~23岁以后,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身体也停止生长,人体的所有器官都进入一个维持期,并开始走向老化。这个时候,体内的软骨细胞也从活跃期进入维持期,进而慢慢老化。很多老年人,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活动时膝盖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或关节腔积液。这是因为人到中年以后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中老年人的体重也增加了,膝关节在人体行走等负重的压力下有点“不堪承受”。研究证明,人在走路时每走一步,对关节的压力,相当于4倍于本身的重量,所以体重越大,对关节的压力也越大,肥胖是损害关节的一大杀手。吴佳色说,体重增加了关节的负荷,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过早磨损退化,加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过程。
 
  年龄的增长还会导致肌肉无力,膝关节承重的“能力”下降,这也会引发膝盖疼痛。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发生变化,膝关节间隙内侧变窄,膝关节面的“咬合”向一侧倾斜,内侧肌肉群承受更大的压力,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时间长了就造成肌肉劳损,最终导致“o”形腿的出现。
 
  卢天祥说,不注意生活细节也会让膝关节劳损加快。比如,中老年人喜欢锻炼,选择爬楼梯等运动,殊不知,在爬楼梯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是人体自身重量的3倍左右,膝关节长期承受这样的压力,很易患膝关节炎,对膝关节已经有疾患的人来说,上下楼梯会对膝关节软骨造成进一步损害。还有些老年人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膝盖,不带护膝,天气冷也不给它保暖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自己膝盖的负担,加重磨损。
 
  重视膝盖周围肌肉的锻炼
 
  “筋骨相连”,强骨先练筋。肌肉是骨骼的卫兵,要想保护骨骼,肌肉的锻炼就不可少。关节骨骼运动需肌肉带动,若肌肉无力,骨头间缝隙减小,压力增高,会加快磨损和退变,反之若肌力强大带动骨骼间正常运动轨迹,可降低韧带半月板损伤几率,延缓软骨磨损,避免关节疾病早至。
 
  卢天祥说,膝关节是最容易患骨性关节炎的部位,要保护膝关节,也要重视加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因为肌肉是重要的支撑结构,肌肉越强壮,关节越有力,膝盖也更能承受压力。另外,增加臀部肌肉力量可减少膝关节受伤几率。如果臀部肌肉不发达,做动作时就不能保证身体回到正确位置,膝关节也容易受伤。
 
  膝关节肌肉锻炼要使大腿强壮,首要发展大腿正前方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功能是使膝关节伸直,也可屈髋关节,以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股四头肌收缩时拉动膝上肌腱并使膝伸直,人就是主要用这块肌肉来行走和奔跑,可见其对于膝关节的重要性。
 
  吴佳色介绍了几个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

  非负重直腿抬高训练
 
  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股四头肌收缩,尽量背伸踝关节,缓慢抬起整个下肢离床面约15厘米,保持5秒钟后缓慢直腿放下,10次一组,每天100—200次,左右腿可交替练习。
 
  静蹲练习
 
  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跟距离墙壁40—50厘米,保持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上身不要贴住墙壁不要前倾,一般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不宜少于90度;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每次蹲到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前部)发酸,无法坚持算一次,然后起身休息1—2分钟,再重复进行,每天练习30分钟。单次静蹲可坚持5分钟以上者,重复4—6次为宜。
 
  床上辅助等张收缩训练
 
  1.仰卧床上,双膝并拢屈曲90度,保健侧膝关节屈曲90度,患侧膝关节缓慢伸保持5秒,缓慢放下,每日50—100次。
 
  2.坐在床边,双膝关节自然垂下,双手抱大腿,尽量背伸踝关节,然后双膝关节伸直保持5秒钟后缓慢落下,每日50—100次。
 
  此外,要锻炼膝关节还可尝试倒走的方法。倒走是骨科一种特殊的物理治疗方式,倒走时,双腿不能像前行时一样自然弯曲,于是增加了膝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压力,因此倒走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组织,提高其承受重力和韧性。倒走时要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手可以叉腰,也可以随着步伐自然摆动。倒走时要脚尖先着地,再用脚掌或脚后跟着地。
 
  穴位按摩术远离膝关节疼痛
 
  “人老先老腿,腿老膝先衰”。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引起膝盖疼痛、肿胀的原因很多,大多由骨膜、筋膜粘连,关节软骨退化,周边毛细血管被瘀阻所造成。如何缓解疼痛,改善、提高膝关节功能呢?吴佳色为我们介绍了膝关节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而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口诀是“急性扭伤寻梁丘,关节积水犊求;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急性扭伤寻梁丘
 
  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除陈旧性疼痛)。例如,有的人膝关节平时不痛,盘腿或抻拉就痛,这就有可能是韧带拉伤导致的疼痛,就可以按摩此穴位。
 
  关节积水犊鼻求
 
  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胀、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滑囊是一个储油器,是为骨骼肌腱运动加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润滑减少摩擦,如果有了积水,积水稀释了滑液就起不到润滑作用了,此时剧烈活动就会产生骨骼摩擦,最终损伤骨骼。通过按压“犊鼻穴”,让气血循行到下半身和膝盖。可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双手中指强压此穴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
 
  “犊鼻穴”(屈膝时,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是胃经上的穴位,此处气血旺盛,是强壮身体的穴位。除了按摩犊鼻穴,还可采用跪膝法打通膝盖上的犊鼻穴,使体内的气血下行。膝盖上的新鲜血液多了,自然就可以润滑生锈了的膝关节,减少膝关节的磨损。
 
 
  膝痛中渚要常揉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可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2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另外,三焦经的“俞穴”,也是止痛的要穴。《难经》上说,“俞,主体重节痛”;膝盖的疼痛正好也在它的主管范围,由于这个穴位很好找,操作起来也不难,平时可常按按它,对于缓解关节疼痛会有很好的效果。
 
  手三里处病不留
 
  老年人膝盖疼痛,不能打弯,晚上睡觉有时都会疼醒,走路时很痛,应该是风湿性关节炎。可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在大肠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