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黄疸 > 小儿黄疸的种类有哪些 生理性黄疸最常见

小儿黄疸的种类有哪些 生理性黄疸最常见

2014-09-26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小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病例,但是很多家长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有黄疸的症状。那么,黄疸的种类有哪些呢?常见的黄疸类型又是哪种?

  新生儿黄疸是很普遍的现象,约占新生儿的一半。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黄疸就是生理性的了。下面小编详细为大家解答一下。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宝宝在子宫里需要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子宫内是低氧环境,运输氧气就需要比较多的血红细胞,血红细胞生成过多再加上多不成熟,就易被破坏。宝宝出生以后,用肺呼吸,血红细胞就出现过剩,一部分就被分解掉。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就是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处理不过来,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就出现了黄疸。一般早产儿易出现黄疸就是因为其肝脏发育相对更不成熟。

  所以,在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就会出现脸色发黄的症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一般都是脸色比较黄的。

  下面再介绍一下其它的原因。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母乳性黄疸

  这种情况很特殊。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家长,新生儿出现黄疸是很普遍的现象。家长们发现后不要惊慌,应该寻找发病原因。暂停母乳的喂养,多带孩子晒太阳以及多喂水。看黄疸发展情况进行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排查,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推荐阅读: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时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