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三件事帮孩子树立良好习惯

三件事帮孩子树立良好习惯

2014-06-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三件事帮孩子树立良好饮食习惯:零食不断缺少饥饿感,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家长不要挑食。

  零食不断缺少饥饿感

  孩子不爱吃饭,有时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出现自我意识,1岁半以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拒绝吃饭和挑食拣饭是孩子向大人强调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大人干预他自由的一种表现。

  而偏食、挑食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如“铁”缺乏时易患缺铁性贫血、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不振。“锌”缺乏会影响味觉素的形成,降低味蕾功能,出现味觉下降,出现厌食或异食癖。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一生病,几周之内都不爱吃饭。这是因为任何疾病或使用的一些治疗药物都会引起孩子食欲减退。人体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在生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减轻消化道的负担,消化液分泌少了,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的蠕动减慢,食欲随之减退。一些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退热药的副作用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食欲下降。

  不恰当的补充维生素D也会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会引起高钙血症,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

  张思莱提醒,要让宝宝重新爱上吃饭,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孩子此时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但是孩子还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明白吃饭对自己生长的意义。所以,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给予正确引导。

  首先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合理用药,孩子的食欲才会逐渐恢复。注意提供固定的、具有保护性、舒适的、安静的喂哺或进餐场所,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不要在进餐时斥责和教训孩子。同时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孩子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家长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食物制作技巧和营养知识。

  根据孩子凡事都愿意参与的特点,鼓励孩子帮助大人作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强求孩子去吃。

  家长还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安排适宜的户外运动,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实习编辑:刘榕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