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育儿新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育儿新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2020-03-29 来源:鹤壁淇县华大幼教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物权意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所谓的“占有欲”、“物权意识”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对于“物权”的概念,有这样的发展规律:

0~1岁

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

孩子这个阶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体,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动作是自己的,至于身体之外的东西,暂时还顾不上,所以,孩子的玩具谁都可以玩。

1~2岁

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也能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是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界限,在孩子的心里,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伸手拿。

2~3岁

我的东西你不能碰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3岁以后

我交到了朋友

3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社交意识(需求),同伴对他的影响逐渐变大,有了和同伴交往的愿望,就会产生“分享行为”。

此时,孩子也逐渐获得了情绪理解能力,了解到只要人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悲伤的情绪,如果家长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需要,那么孩子就更可能表现出分享等友善行为。

怎样潜移默化“分享”的概念?

尽管孩子到了3岁以后,可能会出现“分享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到了某个时间截点,孩子自动获得“分享”buff哦!

关于“分享”的前提

首先,“物权意识”的建立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别人的物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家长不要在孩子尚未准备好时,强迫他与人分享,这会让他对分享产生误解——他无法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反而是被剥夺的不爽!

不愿分享是天性

不愿分享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虽然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得不愿分享会让家长很尴尬,但家长必须得接受。

只有当孩子充分享受“物权”后,他才可能主动迈出分享的第一步。无论他出于何种心理而表现出类似于“分享”的举动时,家长应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会反复做能获得表扬的行为,不断重复后它就有可能成为孩子的一种良好习惯。

养出大方的孩子

周末邀请朋友来家里,共同分享美食;家长看完的书、孩子穿不下的衣服,馈赠给他人……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明白分享带来的人际间的愉悦。

其实,“物权意识”具有多重含义:先独占,再分享,是自然过程。爱惜自己的物品,也乐于分享是终极目标。不夺人所爱,是社交基本原则,也是修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