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育儿观点 | 家庭教育的七个情境

育儿观点 | 家庭教育的七个情境

2019-12-24 来源:信洁心理驿站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一个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孩子的每一次打扰

是在呼唤你的爱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这说明了因为你和他缺乏肢体接触,缺乏亲密感。

孩子的每一次打扰,都是在呼唤爱。

当你在忙着做自己的事,忽略了孩子,他就会在旁弄些小动静来打断你的工作。

而父母有时候就会用一句“走开,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每天什么都不会,就只会捣乱!”硬生生地将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

当一个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无回应,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

孩子的打扰往往只是在呼唤你的关注和关心,他们需要从你的关注中感受爱意。

请珍惜孩子的打扰,务必做到及时回应,对孩子的爱毫无回应,比语言暴力更有杀伤力。

等到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了,可以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就不再那么需要你了。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请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每分每秒。

伪挫折教育

玩坏了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意见多过了鼓励。

中国式的打压教育,向来崇尚让一个孩子学会独立坚强。可这种对孩子没有鼓励和表扬,只有批评和嘲讽的“打击式教育”,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焦虑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学会“72”变,没有人能来替他扛过“81”难。

事实是当父母试图用打压来增加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往往用力过度,伤及无辜。

打击式教育最大弊端,就是会导致孩子强烈的自我否定!!

不管做得多好,孩子总会下意识的挑自己的毛病;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生怕听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无法说服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赞美和夸赞,他们无法自我欣赏,永远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的一切。

过多的插手和打压,只会养育出一个自卑的孩子。

一个时长被父母打压,未曾感受到认同的孩子,怎么能自信起来呢?

试问,他从哪里获得自信呢?

孩子没主见

是父母惹的祸

如果你的孩子尝尝没主见,那是因为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教育批评他。

为什么不要在公众场合教训孩子?

你以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处事,却让他在众人看热闹的眼光里抬不起头来。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让孩子当众出丑。

在人们的意识中,当父母在面对子女的时候,似乎就觉得,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作为父母的,教育儿女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说,有的父母,打骂儿女,都可以丝毫不顾及场合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会成为一道难愈的伤疤。

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需要父母去保护。

就算孩子真的做错了,关起自家门开始教育,没人说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对孩子骂骂咧咧,谁都看不过去。

懂得给孩子留面子的父母,才能养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的认同与肯定,会让他们将「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面子,转化为「自爱、自尊、自重」的里子,一路披荆斩棘,迎向未来。

父母的控制欲

是一个孩子的灾难

如果你为孩子买了很多东西,但他们仍然爱拿别人的东西,那说明你从没有让他们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父母用这种控制欲,来规范孩子人生道路。

小到孩子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大到孩子读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

这种建立在控制基础上的爱对孩子来说,是前行路上沉重的枷锁,《小欢喜》中英子因为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得了抑郁症,甚至要跳海自杀

黄执中在节目《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

一个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拥有选择权。

一个能决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一个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父母,是明智的,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控制欲,敢于让孩子过自己的人生。

无底线的溺爱

只会养出“巨婴”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的帮助来的太快了,不要帮孩子请扫他们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障碍。

惯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

在中国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敢让他接触自立,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用心血铸成了一个个象牙塔。

当他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还会宠他吗?当他工作的时候,会有人去帮助他完成工作吗?他该如何与朋友同事相处呢?

看过这样一句话,爱的本质不仅仅是我对你好这么简单,而是我愿意奉献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说溺爱不是爱?

因为这种爱是偷懒的,没有思考没有斟酌,没有动用到真心。

当你打着为孩子的名义,替孩子把所有事都给办了,最终的结局是只养出一个终生依附父母、不能自己独立生活的巨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巨婴”,他们有着成年人的身体,但精神却还未断奶。

他们极度自私,毫不独立,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奉献,只知道横冲直撞不管后果,只知道需要他人宠爱担不起任何的责任。

我想,我们每个父母,应该都不希望把孩子养成“巨婴”吧。

每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都在寻求你的关注

如果你的孩子爱发脾气,那是因为你很少夸奖他们,他们只能通过错误的行为引起你的注意。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孩子需要从父母的关注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孩子宁可被父母提醒,唠叨、责骂也不想被父母忽视。

常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不得不用错误的行为,快速引发父母的关注。

来证明自己是被父母所在乎的,是被父母所在意的。

孩子的真心话

只说给能懂的人听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爱打击他们。

很多父母都会疑惑,什么时候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隔绝在外进不去。

孩子的喜好我们不知道,孩子谈论的话题我们插不上嘴。

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当孩子兴致冲冲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时,你是不是脱口而出一句:

“怎么都不好好学习,天天玩物丧志!”

孩子自然认为跟你说那么多有用吗,还不如不说,省得讨骂。

糟糕父母群像可能有你有我,当这些问题已经发生,我们能做什么?

不需要你的大彻大悟,只是从今天起你要开始学会自我反省。

教育是一场单程车票,失去了自省的机会,最终失去的是孩子的人生。

今生与孩子相遇一场,寻求的不止是相依相伴,还有彼此信任和良好合作。

愿你我都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在这短暂一生中,与孩子携手相伴,收获幸福人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