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细菌来到地球34亿年,而人类来到地球是700万年。
所以,我们浑身都长满了菌,包括眼睛,只是看不到,但我们不能说就没有。
有一本书是这样讲的,说人其实是自己肚子里的菌群的一部分,或者一个投射。
在历史上,古人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如鬼狐仙怪、瘴气、瘟疫、恶魔,其实都是细菌这些微生物导致的现象。
当列文胡克发明了显微镜后,就开始把微生物从迷信带入了科学的范畴内。
到了科赫巴斯德,大家才明白这是感染源。
并在1928~1929年的时候发明了对抗细菌的药物:抗生素。
02我们跟微生物的战斗开始了。
自以为赢了。
打了一百多年后,现在发现全耐药了。
才意识到细菌是无法被消灭的,但细菌是肯定能把人类给消灭。
细菌是在我们整个肠道的过程中是以一个群落的方式在生活着。
细菌又很无私,比如说有一个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它会把它的耐药基因以给指令的方式分享给其他细菌。
很快,其他细菌也被装到它的基因组里,都耐药了。
03一个一百斤的人,肚子里大概有两到三公斤的细菌。
新生儿出生2h后即开始有不同细菌进入体内,开始逐步地建立正常菌群。
成年人体内约有500多种细菌,分属50多个种,细菌总数超过100万亿。
根据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将其分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
当人体肠道内栖息的有益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
如果肠道生态平衡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定植位置发生变化,导致菌群失调,就可能使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病变。
04益生菌是指具有对人体有益生理活性的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
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物环境的作用。
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举例1:为什么哺乳妈妈吃了寒凉的食物,会导致孩子拉肚子呢?
新生儿刚生下来时,他的菌群和妈妈不像,但12个月以后几乎完全一样,前提是这个妈妈喂的是母乳。
所以,哺乳妈妈如果只顾着自己吃香喝辣荤素,不仅自己会肠道菌群失衡,导致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及过敏等现象,也会把这些症状“传染”给孩子。
举例2:知道夫妻相是怎么产生的吗?
菌群开始趋向于一致了。
如果两个人接吻十秒,就交换了八千万个菌群。
这就是细菌对人体的影响。
这也是益生菌所能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帮助和改变。
只有保持有益菌和有害群的两者平衡,才能实现身体的健康状态。
05益生菌主要是通过屏障保护、增强免疫、抑制有害菌和促进营养生成等途径,调节、恢复人体正菌群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屏障保护
双岐杆菌等益生菌能以磷壁酸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与其他兼性厌氧菌起形成生物学屏障。
这些益生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包括低分子酸、过氧化氢及抗菌活性肽等活性物质)又能形成化学屏障。
上述的生物学和化学屏障能有效地阻止各种外来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
举例:
比如同一个班上的小朋友,有的孩子很容易就被感染了轮状病毒,有的孩子却安然无恙。
肠道菌群环境越差,对致病菌的抵抗越弱。
06二、增强免疫
定植于肠道黏膜的益生菌能不断地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宿主自身的特异性和/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
尤其是对于幼儿这种良性刺激是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所必需的。
举例:
看我家宝宝比同龄的孩子都偏瘦,看着好心疼,宝宝肠道不好,就容易生病,那该怎么来调理孩子肠道呢?
这一类孩子在我们实践指导中遇到的实在太多了。
有没发现?
肠道越差的孩子就越容易生病。
07三、抑制有害菌
益生菌可抑制产胺的腐败菌的生长,吸收肠道内毒素,减少内毒素的来源及其对肝脏的损伤。
举例:
爱吃肉的孩子的大便是不是超级恶臭?
那是因为蛋白质这些肉类恰是腐败菌最喜爱的食物。
这样一来,就给予了腐败菌大量繁殖的机会。
腐败菌在分解蛋白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臭味物质,比如:氨、胺、硫化氢、吲哚等,所以大便会奇臭无比。
一旦补充大量的有益菌后,有益菌的援军多了,自然会把多余的有害菌给消灭掉。
08四、促进营养生成
肠道内益生菌参与体内蛋白质类的代谢和吸收,并可通过代谢产生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生物素、叶酸和泛酸等,提供给人体使用。
举例:
肠道不好的人是不是很容易上火?
不是缺乏维生素B族,而是肠道本身合成维生素B族的能力弱了。
09生菌制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腹泻、乳糖不耐受、便秘以及过敏等症状。
腹泻:
急性腹泻病是目前益生菌治疗最早及最多的疾病。
根据大量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进行了三项Meta分析,证实临床上使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博拉德酵母菌)对急性腹泻病治疗有确切的效果,能够缩短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
在疾病早期使用效果更明显,无不良反应。
乳糖不耐受:
实验证明,双歧杆菌、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能够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乳糖不耐受病人的症状。
便秘:
益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使肠腔PH下降,调节肠道正常蠕动,同时使肠管渗透压增高,水分的分泌增加,使粪便软化,从而缓解便秘。
针对成人和小孩的试验结果均表明,益生菌制剂在辅助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和小儿功能性便秘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过敏:
目前已有很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特应性皮炎治疗有效。
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显示,给予2岁以下的幼儿口服益生菌制剂,能减少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
对1~13岁的过敏性皮炎患儿,口服乳酸杆菌制剂6周能减轻发病程度,对免疫球蛋白(Ig)E增高者效果更为明显。
亦有临床试验表明,无论产前、产后或两者同时补充益生菌,可以减轻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10作为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的关注主要是益生菌是否能引起潜在的感染及致病和是否能够传递耐药性。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长期应用已经被证明了其安全性,极少有报道这两种益生菌的潜在致病性。
目前还没有双歧杆菌引起感染及致病的报导。
个别报道在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可以发生伯拉德酵母菌或枯草杆菌菌血症,使用这些菌株时应引起重视。
目前肠球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菌,并且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因此FAO/WHO建议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肠球菌。
考虑到益生菌安全的重要性,FAO/WHO制定的指南中强调对益生菌株应进行抗生素耐药谱、动物及人体实验等安全性检测,必要时进行毒素产生能力和溶血活性测定,对进入临床使用的益生菌还应进行安全性监测。
选择益生菌制剂是一门学问。
安全且具有临床效应的益生菌,对养育孩子将是一大助力。
但益生菌仍然属于曲线救国的路子。
归根到底,要想省下购买益生菌的钱,妈妈在饮食就得额外费心了。
别老是给有害菌提供材料,这样有益菌不输才怪。
当孩子需要有益菌支援时,更别犹豫。
你的钱是花得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