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初期,一定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简到繁、由素到荤、由稀到稠”的原则,帮助宝宝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需要关注宝宝消化情况,及时分析判断宝宝添加辅食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宝宝顺利的接受辅食。
一、辅食过敏
如果宝宝在接触了某种辅食后,出现口周皮肤红疹、或者全身皮疹,就代表宝宝对食物的某种成分过敏。由于遵循单一添加的原则,妈妈很容易判断出是那种食物造成了宝宝过敏,这个时候,需要立即停止此种食物添加,并避免6个月内再次接触。
对于此类宝宝,可以通过检查食物不耐受(叮叮儿科可检),明确过敏原因,及时避免过敏源食入。
有些宝宝吃过番茄、芒果等水果后,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口周粘附的果汁,也会发生局部皮肤发红。但是如果能够及时清除果汁,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果酸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不等同于食物过敏,妈妈们需要有所区分。
二、便便颜色改变
宝宝在接触有颜色的食物后,大便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比如食入红心火龙果,大便呈现红色,食入胡萝卜,大便呈现相应颜色等,这其实是正常的颜色。
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宝宝大便中含有较多未能消化的食物,妈妈可以明显看到这些食物的残渣,就代表宝宝对此类食物消化吸收能力有限。
妈妈可以适当减少每一次的供给量,随着宝宝消化能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食物,也不至于增加宝宝的消化负担。
三、排便时间延长或便秘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添加辅食的种类和量越来越多,宝宝的便便也会像成人逐渐靠拢,由原本的金黄色软糊便,逐渐成型,气味也会更加“臭臭的”,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在宝宝添加某类辅食后,出现了大便干硬,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时间明显延长,妈妈就需要引起重视,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
判断是否饮食过于精细,蔬菜水果打的过碎而破坏了纤维素结构?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先暂停此类食物的添加,然后调整宝宝饮食结构,必要时配合益生菌治疗,帮助宝宝度过便秘的困扰。
四、腹泻
宝宝在添加辅食之后,往往会出现人生中第一次“腹泻”。这种腹泻,确切的说,是大便性状改变——较之前更稀,或含泡沫,排便次数较之前更多,但是往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并不大。有些宝宝出现在最初添加辅食的时候,而有些可能会在添加一到两个月后才会发生。
原因很多:
01消化不良
宝宝添加辅食后一段时间,消化系统会出现不适应,表现为以消化不良为主的腹泻。
而这种腹泻,宝宝往往精神状况非常好,不会发生发热、呕吐等其他消化道症状,食欲一般不受太大影响。化验大便常规完全正常,或仅为轻度菌群失调。
这种腹泻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妈妈会觉得益生菌、思密达、健脾颗粒用了好几天,好像一点效果也没有。
确实,腹泻的恢复,主要靠宝宝自身消化功能的调节,大部分需要一到两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体重依然会正常增长,所以,妈妈不需要对此类腹泻过于担心,坚持给宝宝服用益生菌类药物,优化肠道功能,促进消化能力发展,就可以了。
02消化道过敏
这种过敏表现在消化系统,宝宝以腹泻为主,而皮肤不一定会有出疹。
如过敏因素不纠正,腹泻多为持续的,甚至于大便含血丝。化验大便常规,有可能会见到很多白细胞和红细胞,往往容易误诊为肠炎。
但是此种过敏性的腹泻,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滞后,所以妈妈要引起重视。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食物不耐受,明确宝宝过敏原因,并停止相关食物的摄入,逐渐改善过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