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妈对于小儿黄疸这个疾病都会感到措手不及,发现宝宝出现黄疸就想要进行药物治疗。宝宝出现黄疸,家长们先要冷静下来,判断清楚小儿黄疸的原因,再选择治疗的方式,这样对于宝宝来讲才是最合适的。小儿黄疸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黄疸治疗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并不是全部的黄疸都会危害到宝宝的健康。家长们可以根据小儿黄疸特征来判断。
小儿黄疸特征有哪些
1、婴幼儿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2、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婴幼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3、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4、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5、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6、生理性黄疸是婴幼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小儿黄疸的并发症
小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入脑,导致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天。当存在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kg等高危因素时,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可于重度黄疸高峰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小儿黄疸的特征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黄疸表现的特征也会不同。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宝宝就会出现皮肤变黄的症状,但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宝宝的食欲和精神没有多大的变化。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么宝宝的食欲和精神都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佳、吐奶和哭闹不停的情况。妈妈们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做一下简单的判断,然后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