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内维生素A营养状况也可能与疫苗保护率有关。
前一阵子的“疫苗”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儿童家长如坐针毡,时刻担心着所使用的疫苗是否合格,以及疫苗接种效果的问题。尽管如此,接种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疫苗为预防疾病而存在,除了应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外,如何提高疫苗的保护作用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疫苗接种的保护率不仅与疫苗本身的质量有关,可能还与儿童体内维生素A营养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维生素A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能够提高疫苗接种的保护率。黄国贤等[1]对53名学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的当天开始服用维生素A(2500IU/d),连续服用1个月,对接种麻疹疫苗的学龄儿童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升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维生素A补充组接种后的保护率达60.4%,而单独接种组的保护率为17.4%。维生素A补充组血清中麻疹IgG抗体平均几何均数滴度倒数(GMRT)由175.48上升至615.87(上升了3.51倍),而对照组的血清中麻疹IgG抗体GMRT由163.75上升至254.23(上升了1.55倍),两组GMR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黄国贤等补充维生素A对麻疹IgG抗体的影响
马爱勤等[2]通过了解婴儿连续72h进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出每人每天维生素A的平均摄入量,并研究其与接种麻疹疫苗后血清IgG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A浓度与麻疹IgG抗体GMRT存在正相关。
马爱勤等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分布对麻疹IgG抗体浓度的影响
Benn等[3]等随机选取462名婴儿给予维生素A补充剂,其中150名婴儿第6个月、第9个月给予麻疹疫苗注射,312名第9个月给予麻疹疫苗注射,18个月龄取血检查麻疹抗体水平。其余对照组不给维生素A补充。结果显示,给予维生素A补充的婴儿,体内抗体水平高,尤其对男孩的影响更大。
Benn等对婴儿补充维生素A对麻疹抗体产生程度的研究结果
除了麻疹疫苗,有学者报道了维生素A对乙肝疫苗也有同样的作用。马爱勤等[4]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A可能与抗-HBs抗体有效保护水平的维持有一定关系。
马爱勤等人对维生素A水平与抗-HBs抗体有效保护效果的结果
孙忠青等[5]在一次随机、双盲试验中,给予干预组维生素A补充3个月,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安慰剂,在干预试验开始后第30天和第60天给予乙肝疫苗在免疫接种,第90天采集血清样本,做血清乙肝抗体检验。结果发现,维生素A营养状况是确保乙肝疫苗效果的重要因素。
孙忠青等人用维生素A干预后抗-HBs的变化
维生素A在疫苗保护方面的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的大鼠破伤风疫苗注射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低于维生素A正常大鼠。维生素A缺乏后再补充干预的大鼠抗体水平回升,并超过维生素A正常组,提示一定剂量的维生素A投入具有免疫佐剂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小鼠在接种流感A疫苗后,其呼吸道表面的特异性抗流感A病毒抗体水平始终低于正常组[6]。
维生素A增加疫苗保护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维生素A的免疫作用有关,无论对血清或黏膜表面抗体产生,还是对细胞免疫活性都有至关重要的维持和促进作用。有研究显示,维生素A通过对先天性免疫体系中黏膜屏障的保护,对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促进,以及对Th细胞和B细胞发育的促进,特别是与T细胞控制的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维生素A缺乏的大鼠NK细胞活性也明显降低[7]。
然而,由于食物来源、饮食结构、经济因素、种族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目前,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维生素A补充剂、维生素A强化食品等方式实现维生素A的补充,维生素A具体的补充方法与各国国情和公共卫生条件有关,除了大剂量一次性补充法(每次补充10~20万国际单位,4~6个月补充一次),更为安全有效的每日小剂量口服维生素A(每日补充1500~2000国际单位)被我国采用,考虑到维生素D缺乏同样广泛存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AD制剂(如伊可新),建议持续补充到3岁,来满足婴幼儿时期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