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钩虫病是危害比较严重的儿科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病是危害比较严重的儿科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2018-07-23 来源:儿科医生妈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长者可达1~2个月。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顽固性便秘或大便潜血等消化系统症状。
钩虫病
 
钩虫病是危害比较严重的儿科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又称“懒黄病”、“黄胖病”。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重度贫血患儿会出现皮肤蜡黄、头昏乏力、心悸、水肿等。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纳差,喜食生米、生豆、泥土、煤炭等的异嗜症和腹部不适、疼痛;严重者会出现发育障碍。
 
【病因病机】
 
多由于患儿赤足或坐地上,泥土中的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至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导致钩虫病。虫毒内伤脾胃,致使脾胃日益虚弱,气血化源不足,久则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两虚的病证。
 
【诊断要点】
 
感染初期,感染处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数日内可消失。抓痒会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受染后3~5天,患儿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有剧烈干咳和哮喘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持续数日自行消失,长者可达1~2个月。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后期常因贫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顽固性便秘或大便潜血等消化系统症状。
 
【辨证论治】
 
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基本治疗方法是:驱虫。如果患儿脾胃受损、气血两虚,应先调补脾胃、气血,之后再驱虫;驱虫后,若气血仍虚,应继续调脾胃气血。
 
主要证候:上腹疼痛,大便不调,纳差或异嗜;严重者面色萎黄,水肿,四肢困重,头晕沉,心悸气短。
 
治疗方法:以驱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