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病因
摘要:杯状病毒科的诺如病毒属如诺沃克病毒,札如病毒;此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冠状病毒科的环曲病毒等。
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科的诺如病毒属如诺沃克病毒,札如病毒;此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冠状病毒科的环曲病毒等。
(1)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已知菌株可分为5大组。(1)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的致腹泻大肠杆菌。(2)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可黏附在小肠上皮刷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而引起腹泻。(3)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可直接侵人小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黏附和侵人结肠黏膜,导致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0抗原有交叉反应。(4)出血性大肠杆菌(EGEC):黏附于结肠产生与志贺杆菌相似的肠毒素,引起肠黏膜坏死和肠液分泌,致出血性肠炎。(5)黏附一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以集聚方式黏附于下段小肠和结肠黏膜致病,不产生肠毒素,亦不引起组织损伤。
(2)空肠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所引起。致病菌直接侵人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引起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毒素。
(3)耶尔森菌:除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外,还可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4)其他: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3.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常见。
4.寄生虫
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肠道外感染: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
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糖类转运和乳糖酶水平之外,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