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早产儿脑发育:出生2周内科学摄入营养
摘要:近来有发表在JAMAPediatrics(IF:10.251)的研究发现,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提供高营养摄入可以降低矫正胎龄足月时脑损伤的发生率。
早产儿极易受到脑及
神经系统发育偏离预期及脑损伤的影响,而其中营养摄入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因素之一。优化新生儿早期营养摄入情况可能对大脑发育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但改善营养因素究竟能能对脑发育成熟起到多大的作用仍然有待证实。
早期营养状况与脑发育间存在的争议
近来有发表在JAMAPediatrics(IF:10.251)的研究发现,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提供高营养摄入可以降低矫正胎龄足月时脑损伤的发生率。但早期的一些研究并未发现早产儿营养摄入与矫正胎龄足月或青少年时期脑容量有一致性的关联。此外,即使增加营养摄入可以改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那么是否与直接促进脑发育成熟有关呢?因此本篇发表在Pediatrics3月新刊的研究旨在阐明早产儿早期(出生2周内)营养摄入与脑发育成熟相关参数,如白质体积(WM)及部分各向异性(FA),为早产儿出生后科学喂养提供理论依据。
▼最新研究为早产儿出生2周内科学饮食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瑞士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49名出生胎龄小于30周的极早产儿,其中24名早产儿纳入低能量摄入组,出生14天内平均摄入能量为77.6kcal/(kg·d),其余25名高能量摄入组早产儿平均摄入为93.1kcal/(kg·d)。除低能量摄入组早产儿肠内营养相对较少外(p=0.001),两组间其余混杂因素(如出生胎龄、出生
体重、性别、Apgar评分等)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到各种
营养素的比例,脂质约占能量摄入总量36%,其余15%和49%分别为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
▼高能量及脂质摄入量增进早产儿脑发育
所有入组早产儿在出生时、出生后1-4周以及矫正胎龄足月时完成头MRI。研究发现高能量摄入组的早产儿脑容量以及基底核区域脑发育明显更佳(p=0.021),这一趋势在出生后1-4周的头MRI结果上就能观察到,在矫正胎龄足月时更为显著。其中脂质的摄入与脑总容量以及基底核区容量关联更为密切(p=0.019,p=0.017),碳水化合物摄入同样也和脑发育呈正相关(p=0.047)。
总能量及脂质摄入情况同样可以预测总白质体积(p<0.05),放射冠体积(p<0.05)以及皮质束发育情况(p<0.01),同样脂质摄入也与颞叶的发育存在密切关联。相比而言,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白质发育无显著关联。
▼营养摄入方式是否与脑发育相关?
相比肠外营养,只有肠内营养状况能更好的反应大脑发育状况,尤其是肠内的总能量及脂质摄入情况与脑容量以及基底核区容量显著相关。增加母乳摄入量并不能改善脑发育水平(p=0.5)。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能否评价早产儿发育?
虽然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改善大脑发育水平的关联不如脂质显著,但研究发现,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与早产儿体重呈线性相关,且蛋白质摄入量是预测身长及头围增长的唯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