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引起的心肌损伤的相关检查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引起的心肌损伤的相关检查

2017-12-06 来源:最新最权威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可评估内膜增生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血栓或钙化及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其敏感度优于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
  1.血生化检测:心肌梗死的相关血生化指标:目前尚无儿童心肌梗死的血生化指标参考值,仅参考成人标准。主要包括肌酸激酶小肌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I,可快速检测、快速诊断,但发病6h内阳性率较低,常需8-12h时重复。其他一些早期快速诊断指标如肌红蛋白及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发病1-2h即可检测到,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2.心电图:包括常规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见到与缺血或梗死部位相对应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运动平板试验需4岁以上儿童才能完成,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如果患儿有胸部疼痛、不适或心悸等,可选择24hHolter。
 
  3.胸部X线检查:可见到心肌缺血或瓣膜病变而导致的心影扩大。如果胸片上见到冠状动脉瘤的钙化影,提示已形成巨大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须做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或冠状动脉造影。
 
  4.超声心动图:(1)常规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瘤以及瘤内血栓形成,同时可评估心肌及瓣膜损害、心功能状态并观察动态变化。三维超声对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的诊断意义较大,并可观察冠状动脉瘤的腔内血栓。还可应用组织多普勒评估心肌损伤,包括节段运动异常。(2)负荷超声心动图:包括运动负荷和药物负荷,可实时监测运动或用药时左室壁运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估心肌节段运动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5.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可评估内膜增生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血栓或钙化及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其敏感度优于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
 
  6.核素心肌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可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或灌注不足。
 
  7.多排螺旋CT(MDCT)及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MRCA):应用这两项技术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越来越多。MDCT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相对清晰,但有一定程度的X线暴露。建议应用64排以上的MDCT,X线暴露相对较小。MRCA检查所需时间较长,尤其婴儿和年幼儿童对镇静要求较高,图像获取技术难度较大,对狭窄检测的阳性率亦比MDCT低,但对钙化引起的局限性狭窄效果较好.
 
  8.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1)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临床随访:目前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仍然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对巨大冠状动脉瘤或中型冠状动脉瘤但累及1支以上冠状动脉患儿,建议于恢复早期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详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程度,确定治疗和随访方案。以后的随访,可根据情况行MDCT或MRCA检查,必要时再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或局限性狭窄。(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C)前后:术前决定手术指征,术后判断手术效果并进行随访。(3)冠状动脉内溶栓:中型或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瘤内血栓,且临床有急性栓塞的证据并且栓塞发生在12h以内,可通过导管溶栓并造影,但这方面的经验及报道有限。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