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肠套叠是婴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肠套叠是婴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2017-12-05 来源:最新最权威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阵发性腹痛:婴幼儿可表现为阵发哭闹、拒食、屈腿等,数分钟后缓解安静或入睡,不久复发。年长儿可诉腹痛。不久发生呕吐。

 

 
 
  第四节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相邻肠管之中,是婴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婴幼儿可因饮食变化、病毒感染、免疫失衡以及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引起,男孩多见。
 
  【主诉】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常为就诊原因,偶尔有以血便及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
 
  【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
 
  (1)阵发性腹痛:婴幼儿可表现为阵发哭闹、拒食、屈腿等,数分钟后缓解安静或入睡,不久复发。年长儿可诉腹痛。不久发生呕吐。
 
  (2)血便:常在发病8~12小时后出现红果酱样大便,部分患儿可在肛门指检时发现手套染血。
 
  (3)主要体征:可在右上腹肋缘下或脐上触及腊肠样、光滑、实性、有弹性的肿物,可活动。
 
  2.次要症状
 
  (1)少数小婴儿可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起病,继之休克,而哭闹、腹痛不明显;
 
  (2)随套叠进展,腹部肿物可沿升结肠移至左腹部,甚至套入直肠。
 
  (3)多数患儿右下腹比较松软,有空虚感。
 
  (4)病程晚期尤其有休克、腹膜炎等征象时,腹胀、肿物等常不明显。
 
  3.几种特殊类型肠套叠特点
 
  (1)小肠套叠:少见,常有停止排气排便,多无血便,腹部肿物不明显。
 
  (2)慢性肠套叠:病期多在10~15日,主要以腹部肿物为表现,很少有血便,右上腹可触及有弹性的肿物,较固定。
 
  4.误诊分析
 
  (1)过敏性紫癜:可有腹痛、便血等,但腹部多无肿物,可见皮疹、关节肿痛等。
 
  (2)消化性溃疡病:可有腹痛、呕吐,偶有血便,但多为黑便,腹部无肿物,病史一般较长。
 
  (3)其他肠道外科疾病:如肠囊肿、肠内外肿瘤等。
 
  (4)细菌性痢疾:多为黏液脓血便,无腹部包快,大便培养可鉴别。
 
  【辅助检查】
 
  1.主要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阳性。
 
  (2)粪便培养:阴性。
 
  (3)钡剂或气体灌肠:X线下套入部通过受阻,可出现杯状影。
 
  (4)腹部B超:可见肠套叠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影像,纵断面呈“套筒”影。
 
  2.次要检查
 
  (1)血气以及电解质:呕吐频繁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
 
  (2)腹部探查术: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患者,无法及时明确者,需行急症腹部探查助诊。
 
  【治疗要点】
 
  1.一般支持疗法应先纠正脱水、酸中毒,如有休克更应积极纠正休克。休克主要为低血容量所致,故积极补充晶体液体和血浆非常重要。
 
  2.非手术复位
 
  (1)适应证:目前多在透视下行空气灌肠复位,其适应证主要为病程在24~48小时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肠坏死或肠穿孔征象,套叠头部未脱出肛门。
 
  (2)复位方法包括
 
  ★空气压力灌肠法:即用橡皮导管插入肛门,在一定的压力下灌入空气,使套入的肠管复位。这种方法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在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约90%的思儿通过此法可将套入的肠管复位,而且绝大多数可以1次复位而不再复发。但亦有的小儿经过2~3次的气灌肠,套入的肠管仍不能复位。对于未能复位或有严重脱水及肠梗阻表现的患儿;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钡灌肠水压复位法:无完全性肠梗阻及腹胀、腹部压痛者可以灌肠疗法治疗,多数患儿均能经气灌肠而复位。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需在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要严格掌握压力及充气时间,以防出现肠道穿孔。
 
  3.手术治疗
 
  (1)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坏死的肠管,再做肠吻合术,以免发生肠穿孔。
 
  (2)手术的适应证:病情晚期估计有肠坏死、肠穿孔、梗阻情况严重、非手术复位不成功或套叠为继发于其他肠道疾患等情况时应采用手术治疗。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情况:
 
  ★病史超过48小时或全身状态差,有脱水、精神差、休克等症状。
 
  ★腹胀明显,肠腔透视下可见多个巨大液平面,腹部压痛肌紧张怀疑肠坏死者。
 
  ★复发3次以上,或可能有器质性病变者。
 
  ★疑为小肠套叠者。
 
  ★气灌肠未能复位且有复套征象。
 
  (3)手术方法:打开腹腔,将肠套叠之肠曲托出,由远端往近端挤回去,使之复原,检查肠管是否正常,并作相应处理,如替肠减压、肠切除、肠吻合等,同时去掉阑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