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球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主诉】
口腔黏膜乳白色斑块,不影响进食。
【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在唇、颊、舌、软硬腭及咽部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
潮红、粗糙,可有出血。
2.次要症状
(1)重症可蔓延到气管、肺等处,可危机生命。
(2)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3.误诊分析本病临床需避免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的溃疡性口腔炎。后者溃疡表面覆盖假膜,易拭去,患处疼痛,常有拒食、发热、周围血象白细胞增高等,病变部位涂片或培养可见致病菌。
【辅助检查】
1.主要检查
(1)血常规:基本正常。
(2)口腔白膜涂片镜检: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2.次要检查
X线胸片:重症患儿可蔓延至呼吸道,可行胸片助诊。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停止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加强饮食营养,一般不需静脉或口服抗真菌药。
2.具体治疗方法
(1)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2)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每日2~3次。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1~6岁小儿比较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容易合并发生。四季均有发病,以冬季为多。
【主诉】
哭闹、流涎增多,拒食常为就诊的主要症状。
【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起病前可有发热,1~2日后口腔黏膜出现直径2~3mm的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成为黄色溃疡,多个溃疡可融合。疱疹多在两颊、唇内及牙龈,亦可侵及舌和软腭等部位。可伴颌下淋巴结肿大。
2.次要症状可因疼痛剧烈而引起拒食、流涎、烦躁。局部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体温一般3~5日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
3.误诊分析临床常见易误诊为此病的主要是疱疹性咽峡炎。后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发生在咽部和软腭,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
【辅助检查】
血常规符合病毒性感染表现。如继发感染,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对症治疗为主,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2.具体治疗方法
(1)注意饮食: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
★局部可涂抹疱疹净,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盐酸吗啉胍(病毒灵)10~20mg/(kg·d),分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此外,还可应用西瓜霜、锡类散等,发热者可给予退热处理。
★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糊剂,每1~2小时1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三、溃疡性口炎
溃疡性口炎多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
【主诉】
哭闹、局部疼痛明显,拒食,可有发热。
【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
(1)可因局部疼痛而有哭闹、拒食,伴有流涎增多。
(2)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境界清楚的溃疡。表面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
2.次要症状所属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假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对症支持治疗。
2.具体治疗方法
(1)饮食:食物以微温或凉的半流质饮食为宜。
(2)抗感染:如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例如:
青霉素10-40万U/kg.d,静滴,分2-3次。
头孢氨苄胶囊(先锋霉素IV)25-100mg/kg.d,口服,分2-4次。
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V)25-100mg/kg.d,静滴,分2—4次。
(3)局部用药:溃疡可用1%甲紫或5%金霉素鱼肝油或康复新液。
(4)止痛:可用2%利多卡因或0.5%地卡因局部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