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性肠炎
摘要:与其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一样,绿脓杆菌性肠炎常发生在免疫低下人群,儿童发病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常同时有其他基础病。
绿脓杆菌又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绿脓杆菌性肠炎多由于滥用广谱抗生素引起,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一种。
01
病原学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如土壤、水中、污水、空气及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处,对营养要求不高,喜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对干燥、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强,是目前院内获得性感染或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较为“熟悉”的条件致病菌。
02
相关因素
与其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一样,绿脓杆菌性肠炎常发生在免疫低下人群,儿童发病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常同时有其他基础病。
婴幼儿免疫系统
发育不完善,血清中免疫
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较差。当肠道菌群受某些因素比如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菌群紊乱发生腹泻。
03
临床表现
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是水样便,还可表现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每日大便次数可多至20次以上,可出现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致休克。
04
治疗
1)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2)保护肠道粘膜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予免疫支持治疗。
3)停用原有抗生素,因铜绿假单胞菌也就是绿脓杆菌耐药谱较广,需要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加用敏感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治疗。
05
预防
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无指征用药和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更需要注意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