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儿童心理 > 孩子在外很乖,家里却是「小霸王」,原因竟然是……

孩子在外很乖,家里却是「小霸王」,原因竟然是……

2017-10-26 来源:丁香妈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少家长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去理解孩子的矛盾行为。他们跟丁香妈妈反映,听了好多建议,包括推荐书,让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试着跟孩子「好好谈谈」。这些建议到底靠谱吗?
  很多家长们难免会有这样的苦恼:
 
  女儿在外很乖,在家却是小霸王,脾气非常坏,不听话而且说不得打不得,甚至用自残行为来反抗。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去理解孩子的矛盾行为。他们跟丁香妈妈反映,听了好多建议,包括推荐书,让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试着跟孩子「好好谈谈」。这些建议到底靠谱吗?
 
  在考虑这些建议的时候,你要想想,提出这些说法的人真正了解你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吗?既然不了解,何不自己去解读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其实,孩子出现「在外乖巧,在家暴躁」的行为不是没来由的。本期的《成长研究所》,叶壮老师就来分析分析孩子如此表现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孩子。
 
  问题不在情绪本身
 
  孩子在家表现得「小霸王」这种情况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时不时暴躁」和「不同场合时而暴躁时而不暴躁」给家长们带来的困扰是不一样的。就算情况调转,在家里乖乖,可是在与他人交际的时候变身「小霸王」,恐怕家长们也一样郁闷。
 
  谁家孩子还没点儿性格呢?这个倔一点,那个皮实点;这个可能爱显摆,那个有些太娇气。
 
  两个家长同时在聊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担心自己孩子太活泼,影响以后学习;另一个右边的担心自己孩子太内向,耽误以后人际交往。
 
  其实,俩孩子都没有临床上的问题,孩子有点小情绪很正常,家长们不需要过于担忧。
 
  退一步讲,就算有的情绪和想法出格了,大人介入,帮着孩子改就是了。
 
  关键是孩子行为
 
  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真正给家长带来困扰的因素,其实是孩子「在家小霸王」这种情况所展现出来的「行为规则的矛盾」--在不同的场合与人面前,为什么孩子表现得会不一样?
 
  这才是更值得家长们去关注的问题。纵然是个孩子,做事儿标准也不能太信马由缰,待人接物不区分场合与环境,想起哪出是哪出,家长如何扛得住?
 
  孩子会背二十首古诗,每次叫他给客人们背,明明会就是说不会,进而不背。
 
  好苦恼,他为什么要故意骗我,让我下不来台?
 
  这种苦恼,说得更具体点,是孩子「没来由的」行为与家长「有根据的」期望的落差。

  从两个层面理解这样的落差
 
  孩子对情境的错误解读
 
  很多孩子会出现情感体验不真实的情况,原因会有多种,有可能是因为对社会规则不了解,也有可能是有创伤,还有可能是错误引申了家长的话语。
 
  其实,孩子当小霸王的时候自己也难受,他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并不是为了当小霸王有快感而当小霸王。
 
  做家长的,需要具备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孩子一进家门就变成「小霸王」这种事儿,可能不是一个坏习惯或者坏情绪的事儿,这可能是一个错误解读情境导致的问题。
 
  在解读情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情感体验与当下情景匹配不匹配,而非直接探讨情感体验本身的对错。
 
  孩子对家庭决定的不满
 
  孩子「小霸王」情绪的爆发还很有可能源于对家庭生活中关于一些具体决定的不满。
 
  其实家长们可能还未意识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自我观念了--纵然这个自我观念极不成熟。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家长们是家里的主流执政党,孩子就是新兴的在野党,在没有把他拉进家里人圈子的前提下,他不跟爸妈死磕他跟谁死磕去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拿人家当自己人看,老跟玉皇大帝看待泼猴一样看孩子,就不要怪罪孩子大闹天宫。
 
  常有人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很多人误解成了「家里讲情就行了,不用讲理」,谬矣。
 
  家是要讲理地讲情的地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