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小儿麻痹的有效治疗办法??小儿生病护理?

小儿麻痹的有效治疗办法??小儿生病护理?

2017-08-3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行季节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1、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3、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4、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复发后的思考
 
  一般认为小儿麻痹症在发病两年以后留下后遗症,病情不再恶化,但也不易好转,患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残疾状态。但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通过实践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有一部分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痊愈”的人,在患病30~40年以后病情仍可复发,出现新的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被称为小儿麻痹后发综合征(PPS)。患者表现为:极度疲劳,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肢体瘫痪和肌肉萎缩。这一情况提醒我们,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稳定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应该立刻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小儿麻痹症,又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是由于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急性感染,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出现受累脊髓节段的局限或广泛的,不对称或对称的、无感觉的、弛缓性的肢体瘫痪。从50年代末期,普遍推广疫苗预防以来,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许多患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却为其后遗症所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认为小儿麻痹一旦形成肢体瘫痪,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无需治疗。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小儿麻痹患者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其体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长期存在体内,继续毒害脊髓前角细胞,造成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加重,甚至健侧也发生肌肉萎缩。
 
  医学研究都是以病例为依据的,欧美和台湾小儿麻痹症大规模肆虐的年代比我国大陆早,这方面的研究也比我们领先。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医生最先注意到相当部分小儿麻痹症患者在40岁之后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和肌肉痛性痉挛、继发性骨关节炎以及渐进性软弱疲乏等症状。有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难以耐受寒冷,有的还会出现口吃、吞咽困难、呼吸功能不全等,导致一些患者难以继续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这一情况被称为“小儿麻痹后期综合征”或“小儿麻痹后发症(PPS)”。美国麻痹型小儿麻痹患者至今仍有160万人存活,他们中约有22%已经出现PPS症状。我国小儿麻痹矫治专家、北京肢残矫治中心秦泗河教授等,在国内检查了183例38~60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符合PPS诊断标准的有47例,占27%,其中26例单侧下肢小儿麻痹病人中5例健肢也发生了肌肉萎缩,说明我国与国际上PPS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目前,国际上PPS尚无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任何药物能终止其发展,治疗仅限于减轻症状和延缓病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