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吻痕——新生儿血管瘤
摘要: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
有些宝宝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头面部或枕部出现红色肿物,在新生儿病房探视时,经常听到有些家长焦急的问医生。事实上,这种情况称为新生儿血管瘤。
什么是新生儿血管瘤?
一般指婴幼儿血管瘤,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
眼睛、
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
血管瘤的分类
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
口腔或
咽部粘膜。
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
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发现血管瘤该怎么做?
大部分的新生儿血管瘤都有自发消退的特点,不需要特殊处理,等1岁左右可自行消退。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血管瘤要前往正规专科医院就诊,确定血管瘤类型,做好日常观察并及时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2、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表皮极薄,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
3、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挠,特别是面部。因此要经常修剪婴儿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