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学名叫儿童抽动障碍(Ticdisorders)。1885年法国的Tourette医生首先描述和报道7个抽动症的病例,后来就以其名字来命名,叫Tourette综合征。它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头部、肢体和躯干等多部位肌肉的突发性、不自主、刻板的、重复的、快速的、非节律性的动作,同时可伴或不伴爆发性咽喉部、鼻咽部或胸腔的发声,或不自主出现污秽的言辞等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疾病。
典型的Tourette综合征表现有多发性抽动、不自主发声或言语,以及行为障碍;可伴有强迫观念、人格障碍,也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学
据文献报告,Tourette综合征年发病率为0.5%~1%,多数病例为散发,35%~50%的病例有家族史。发病年龄2~18岁,多在4~12岁起病,平均(12&plu
smn;4)岁,至青春期后逐渐减少。男孩多见,男女之比为3∶1~9∶1。
抽动症的发病机制
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神经解剖的异常及神经生化功能的紊乱与发病有关。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学说
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抽动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它的遗传方式还存在争议,现多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的疾患。
中枢神经损伤
抽动症患者大脑的影像学改变主要在基底核。难产、窒息、早产、抽搐及头部外伤等造成的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约50%的Tourette综合征患者有肌张力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这些均支持本病可能为器质性疾病。
神经递质学说
多巴胺假说:认为发病与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有关。因为多数抽动症患者的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对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因此认为发病与大脑基底核及边缘系统的皮质多巴胺递质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以及多巴胺更新率降低而致功能过盛有关。
去甲肾上腺素(NE)失调假说。小剂量
可乐定可使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减轻,故认为本症的病理机制与NE能系统受累有关。可乐定具有激动突触前α2受体作用,从而反馈抑制中枢蓝斑区NE的合成释放,使抽动症状减轻。
性激素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认为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等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发育异常,可能与Tourette综合征有关。
其它递质失衡假说。五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胆碱能和阿片代谢,都有实验证据证明这些神经递质似乎都与发病有关联。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递质系统可能是共同交互参与了作用,特别是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系统。因此,近年在药物治疗中,将作用于这两个受体为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提升为第一线的用药。
儿童抽动症案例:圆圆,男孩,大概四岁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有眨眼的症状,但是那时候没有在意,认为是孩子的习惯,只要口头上教导就可以改正,后来大概一年后,孩子分别出现歪嘴、甩手、耸肩等症状,而且情绪不好,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后经过医院鉴定为抽动症。
关于抽动症症状的知识
一、躯干部肌肉抽动:主要表现在患儿交替性的挺胸、扭腰、腹肌抽动等症状。
二、上肢抽动:主要表现为患儿反复不停地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等症状。
三、下肢抽动:主要表现为患儿反复地
抖腿、踢腿、踮脚、步态异常等症状。
四、面部肌肉抽动:主要表现为患儿频繁地眨眼、斜眼、扬眉、咧嘴缩鼻、做怪相等症状。
五、头颈部肌肉抽动:主要表现为患儿不断地点头、摇头、扭头、扭脖子、耸肩等症状。
六、发音抽动:主要表现为患儿时常发出的干咳声、吭吭声、清嗓子声、咋舌声、气喘声等症状。
因为患儿的这些表现特征多为不自主且频繁不断的,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下降,有些患儿还会说粗口、打架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趋向。因此,抽动症的患儿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让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病因病机】一、抽动与风该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局部抽动为特征。抽动是肝风表现。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头摇、肢体振颤、动摇不定属于肝风。惊风有急惊、慢惊之分,其区分关键在于抽动有力与无力。本病与慢惊风类似,以局部抽动为主。
【病因病机】二、抽动与肝肾身体精血不足,肝体和筋脉失养;或小儿性情急躁,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营阴。故出现频繁眨眼、皱眉、咧嘴、耸鼻、仰颈等面部抽动,以及摆臂、甩手、握拳、踢腿、跺脚等肢体抽动症状。并且多因情志激动诱发或加重,充分说明其为肝
肾阴虚,筋脉失养。
【病因病机】三、本病与心脾本病抽动具有不自主性,且无力,与慢惊风类似。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即人体各脏腑和部位之间的功能和动作的协调由心统帅。神无所主是无意识动作产生的根源。慢惊风责之脾。由于其抽搐无力,故当责之于脾虚。
【病因病机】四、喉间异常发声和秽语与痰:喉间时时发出奇异声音为本病特征。喉间声响在中医多为痰浊所致。痰浊上蒙清窍和痰迷心窍构成本病又一关键病机。中医之痰来源于脾,即“脾为生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