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急救 > 早产、破腹产、体弱的抽动儿要怎样面对?

早产、破腹产、体弱的抽动儿要怎样面对?

2017-08-07 来源:海夫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的社会有很多这样满心爱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一出生,便规划好孩子今后的成长之路。这种密不透风的爱是好还是不好?这种密不透风的爱、精打细算的规划会带给孩子什么?
  我家孩子早产了21天,剖腹产,出生指标非常好,但是当天就因为吸入性肺炎住暖箱8天。当时我就非常担心,这样的孩子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一出生就住暖箱,母乳没有吃到一口,每天头上扎针头吊水,出生后经历的一切都是痛苦。孩子出院后,我发现孩子有小腿抽抽的情况,当时没有多想,认为是早产导致的神经未发育完全。出生以后到4岁,孩子的身体不算很好,但是也不算很差,每年季节转换都会犯过敏咳嗽,每次发烧都是细菌感染,一年生病4-5次,期间得过一次轻度肺炎,吊水5天痊愈。
 
  海夫人:刚出生的经历对这个小婴儿是一种刺激和惊恐,虽然这个小人儿没法表达,但是这一切会深深印入孩子的记忆深度,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出生的经历会导致孩子天然的敏感,如果在保温箱期间没有家人的陪伴,亲切耐心的爱抚,孩子在生命的最初便没有安全感。一出生就住暖箱,没有母乳吃,每天头上扎针吊水,这种刺激和惊扰负面影响就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将来有可能胆小,会及其敏感,同时会聪慧。
 
  早产、破腹产、体弱没有安全感的小妥妥要怎样面对他们?这些小妥妥需要慢慢成长,他们需要在一种相对缓慢温和但是充满爱的心境中自我修复。
 
  很庆幸,孩子一天天长大,表现得很聪明,8个月就叫“爸爸、妈妈”,11个月已经会说很多的叠词;上幼儿园了,小班的课本给他读一遍就能全部背出来,也很外向活泼。我们很高兴早产在他身上基本没有留下影响,我对他的成长做了规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亲子早教持续到幼儿园,幼儿园开始报了愉快的迪士尼英语和雅马哈音乐,每天晚上我陪他亲子阅读或编故事2-3小时,周末安排丰富的活动,假期出去旅游开阔眼界,一切好像都按照我的规划发展得很好。
 
  海夫人:我们的社会有很多这样满心爱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一出生,便规划好孩子今后的成长之路。这种密不透风的爱是好还是不好?这种密不透风的爱、精打细算的规划会带给孩子什么?
 
  在韩国曾经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对那些过度早教孩子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震惊,这些有着详细周密早教的孩子在人生之初,尤其上学初期阶段表现出优于同龄人很多,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曾经的早教孩子,让父母骄傲的优秀孩子,越来越多表现出各类问题。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造成厌学心理。而且还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的状态。(摘自网络)
 
  韩国汉城延世大学医学院小儿精神科的申教授因为每天接诊数十名因过度早教而患病的孩子,写下《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长》,主张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旁观孩子所做的一切,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时,在后面轻轻推他一把即可。此外,要多让孩子接触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这个妈妈大量心血付出,针对的是早教,是学习,而不是孩子的童年,这种早教学习的方式或者能让孩子提早表现出智力方面的优势,然而孩子失去的却是童年时的轻松和快乐。
 
  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童年的影响或者说童年的阴影有时候会延续一个人的大半生,甚至一生。
 
  童年最需要的是什么?玩,愉快的玩、自由的玩、疯狂的玩、尽性的玩,人的一生除了童年时光可以如此没心没肺的快乐玩耍,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无法拥有;爱,父母无条件的爱、关心、包容、呵护,这是婴幼儿和童年时光独有的厚重礼物,人的一生也唯有这个阶段有机会拥有如此完全并完整的爱。
 
  童年的学习应当在游戏中进行,学而无痕,学而无压,以大自然为背景。
 
  妈妈说:“。。。一切好像都按照我的规划发展得很好。”,这些都是妈妈的规划,妈妈的爱,妈妈爱着这些规划,这些规划后面是妈妈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将来能上名校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会有美好的将来,有前途,这些都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对于一个才四岁的孩子,他当然无法懂得和了解这些。从很幼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幼儿园小班的书读一遍就已经会背了,亲子早教从上幼儿园前就开始了,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兴趣班和培训班的学习,每天晚上亲子阅读或者编故事2-3小时。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全部被妈妈的规划排的满满。
 
  我很想了解,孩子有时间做自己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吗?孩子自己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很简单,比如,雨天淋雨或者穿着雨鞋打着伞去踩水,专门挑水坑踩,因为那样踩起来的水花大;再比如:发呆,什么都不做。孩子有吗?
 
  孩子出生时的经历已经给孩子设了一个小关卡和不易察觉的小障碍,这个时候孩子特别需要在父母爱的帮助下去慢慢修复这些曾经的小伤痕。这些小伤痕的修复在过度的早教中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得到修复的,因为早教只是学习,学习知识,重复记忆,早教没有父母如何与孩子内心链接互动的课程,而只有父母与孩子一次次内心的链接中,父母爱的力量才能更多的传递给孩子,孩子也才能因此获得力量自我修复。
 
  这个孩子并不需要早教,因为他已经很聪慧。他需要的只是更多的玩耍以及和父母更多情感的交流。他需要频繁的奔跑于大自然中,强健体质。他需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那个他,以及他真实的需要。
 
  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上名校,然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人都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并不是妈妈规划的那个自己,妈妈的规划是妈妈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妈妈的内心属于妈妈自己,不应该成为孩子的一切。
 
  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两岁或者四岁的孩子,他确实没有多少力量反抗,甚至无法表达什么,所以他的身体来帮助他,孩子抽动了,抽动障碍的出现,是身体对于内心无力无奈的表达。身体知道答案,身体抽动,遇到障碍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
 
  4岁那年的春节,孩子又犯咳嗽了,我们让他呆在空调房间里保暖,他待不住,光着脚跑到了其他冰冷的房间,我很生气,把他抱回来,第一次以及唯一一次打了他一下屁股。那天,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偶尔会翻一下眼白,第二天就没有了,我就没有在意。
 
  海夫人:抽动症的初次表现。出生时的刺激,然后从幼儿时期就早早开始的早教,一板一眼规划好的完美学习生活,还好,孩子仅仅只是抽动了,抽动障碍其实是比较轻的障碍表达方式。
 
  我家爸爸在孩子出生那年辞去了报酬丰厚的工作,投身于创业,每个月有半个月出差,家里的事情都是我负责,他只需要专心工作,所以他虽然很爱孩子,但是对孩子投入不多、耐心不够。创业期间,起起伏伏,到了孩子4岁那年,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爸爸待在家里,每天关在房间里沉迷打游戏,对人冷漠。我觉得这样下去,家就要毁了。反复考虑及讨论后,我让外公外婆回家,让爸爸全职带孩子,希望通过带孩子可以让爸爸接触外面、迈过这个坎。
 
  海夫人:这是一个大胆然而却充满险情可能的选择。有这样一句话,婚姻并不能改变一个人,一个人婚前状态不好,婚后的状态也是一样。让爸爸带孩子,并不能改变爸爸的状态,爸爸此刻的状态是及其糟糕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唤醒爸爸心中的爱,带着爸爸走出创业失败后的低谷,孩子只有四岁,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会是多大的压力并且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爸爸的颓废负面情绪会准确传递给孩子,以孩子的敏感、聪慧、脆弱,孩子能加倍感受到却无力应对。
 
  孩子先是面对一个全方位,精细化规划好一切的妈妈,然后面对创业失败后满带颓废情绪的爸爸,孩子一直被外界过大的力量所左右和影响,孩子自身的力量如同在夹缝中生长。
 
  不知道那段时间他们是怎么相处度过的,那个暑假,孩子开始翻白眼了,我们看了眼科,医生配了眼药水,但是无用。马上孩子又逐渐出现了皱鼻子、发声抽动等症状。这个时候,我很焦虑,大量查阅网上信息,发现和抽动症的现象非常相似,同时拜读了海夫人的文章,了解了抽动症的起因和正确处理方式。我们去了儿科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同时去看了网上推荐的》》医院》》》医生,两位中西医专家都确诊是抽动症,不要吃药,减压治疗,增加运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和海夫人说的一致。
 
  海夫人:抽动症目前成因不明,科学界和医学界都在继续努力,目前提出可能的原因有好几个因素:遗传,多巴胺功能异常,免疫因素与感染,围产期因素(孩子出生前后的因素,母亲怀孕时受到的刺激和影响等)等。
 
  海夫人对于抽动症的理念曾专门写文章表达,这篇文章也收录在书《爱是最好的良方》中。
 
  我和爸爸做了一次很深切的恳谈,决定全面改变:停止英语和音乐课,增加大量户外运动,晚上在家里陪他做各种游戏,禁用一切电子产品。虽然我们做了那么多的改变,可是这次的抽动症好像开了闸的洪水,根本无法断根,反复发作,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全身抽动,孩子的手和脚会缩回一下,孩子察觉了自己的异样,为了掩饰自己的异样,他每次抽一下,就会单脚跳几下,他笑着对我们说:“我喜欢单脚跳的游戏。”我也笑着对他说:“好的,你真棒。”他转过身,我看着他的背影,止不住泪水。最后,我们给他停课了,送他回到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希望广阔的天地可以让他更放松,他在乡下待了两个月,确实有明显的改善。
 
  海夫人:爸爸妈妈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停止英语和音乐课,增加大量户外运动,晚上在家里陪他做各种游戏”
 
  海夫人建议多运动,在心理疏导的前提下增强心力。海夫人建议少宅在家里,多到大自然中去,一个孩子是否迷恋电子产品和孩子自身环境以及孩子的内在状态很大关系。
 
  如果孩子有抽动症,表现只是早晚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表现早,有的表现晚,这和孩子的个人因素以及孩子的环境因素有关。专业书籍上是这样介绍“。。。如遇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并超出神经系统的耐受力或内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时,可促使发病。”,也就是当孩子的环境中压力因素大过孩子的应对能力和承受力,就会促使症状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孩子自身心力的重要性,也就是孩子自己的力量,自身应对环境的平衡能力。
 
  “孩子在乡下待了两个月确实有明显效果”,当孩子出现症状尤其爆发的状态,应急的减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等孩子症状缓解后就需要在心理疏导前提下培养并提高孩子的心力,也就是提高孩子自主平衡和应对事情的能力,学会自我疏导,提高挫折商。
 
  不少家长容易走极端,看见症状便如洪水猛兽,然后一味减压,恨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没有任何风吹草动,没有任何压力,如此症状到确实会没什么表现,但是孩子也因此得不到成长,这样所收获的恶果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无力创造温室环境,孩子的抽动症动作会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孩子和家长都无力应对。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得不到成长的同时表明家长也没有得到成长。
 
  返回幼儿园,我们和老师说了孩子的情况,老师表示愿意特殊照顾一下,可能环境慢慢发生变化,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全身抽动,但是翻白眼、皱鼻子、发声抽动不断轮换着,哪怕有一段时间好了,一次生病或者疲劳就会引起新一轮的抽动,这种情况持续到了幼儿园毕业。
 
  海夫人:爸爸妈妈已经对孩子做出调整,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只是不知道家长是否意识到“一次生病或者疲劳就会引起新一轮的抽动”,正好表明体质的锻炼对孩子尤其重要,正是因为孩子的体弱,身体的平衡能力不够,才会“一次生病或者疲劳就会引起新一轮的抽动”。
 
  那么此刻妈妈是否还对自己原来的规划念念不忘?妈妈是否可以完全以孩子自身为重,当身体无法负担精神的负荷,身体便会有淤堵出现障碍;当精神不足以滋养身体,人便会流于空虚;身心协调发展,人才健康阳光。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