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感冒生病,高烧很容易在半夜,这也是父母最头痛的。
入睡的时候觉得还很轻,结果到了11点开始高烧,该怎么处理呢?去医院吧,已经都半夜了,不去医院吧,一下就39°上去了。
所以很多家长一看高烧,就上退烧药或者物理降温。那么这二种方式各有什么害处呢?
退烧药
常见的西药退烧药是美林(主要成分布诺芬)和泰诺(主要成分乙酰氨基酚325mg、盐酸伪麻黄碱30mg)。
布诺芬是第三代退烧药,西药的生产工艺是标准化的,所以只要是布诺芬的退烧药,“贵的就比便宜的好”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布洛芬也是号称副作用最少的退烧药,布洛芬的镇痛、消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作用于炎症组织局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或其他递质的合成而起作用,由于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酶释放被抑制,使组织局部的痛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泰诺或者
泰诺林,是二代的退烧药,主要成份为乙酰氨基酚325mg、盐酸伪麻黄碱30mg、氢溴酸右姜沙芬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
其中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
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明显的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退烧药的机制是这样的:
病毒侵入——>身体的信号兵发现了——>提交报告——>产生炎症——>传递到中枢——>体温升高——>干掉身体的信号兵——>体温下降
其中,报告传递到中枢有一个信号兵,叫PG(前列腺素)。退烧药的机理,就是直接把PG这个信号兵灭了。可以看出其实不管是一代的阿司匹林,还是二代的扑热息痛,三代的布诺芬,机制大概都是这样。
另外一个成分是盐酸伪麻黄碱,主要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间接发挥拟交感神经作用,具有选择性的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对全身其他脏器的血管无明显收缩作用,对心率、心律、血压和中枢神经无明显影响。
由此可见,退烧药的问题在于他给身体的防御系统蒙上了眼睛,然后就让病邪在身体内肆虐,这样一来,经常用发烧药的孩子为什么会过一会又烧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了:病邪并未被处理,身体的防御系统恢复了检测功能,发现了病邪,当然又会烧起来。
再加上病邪未被处理就留在了体内,所以经常用发烧药的孩子体质越来越糟糕。
另外退烧药还有个问题会让身体产生大量的汗液,在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论》第一个方剂“桂枝汤”的服用方法中,张仲景对发汗是这样讲的:“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意思就是吃了桂枝汤,稍微喝点热稀饭帮助
药物发汗,发汗以全身微微有汗最好,不可发汗到了满身大汗满身流,那病必定不会好。
这也是退烧药大汗后,病又回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讲汗血同源,大量出汗是很伤元气的一件事情,可是现在市面上很多人鼓励出汗排毒,也不知道是在排毒还是在排身体的精华。
中药退烧药有小儿柴桂退烧颗粒,成分是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这个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可以适合一部分感冒症状,但是在南方很多时候没有用,这个药想用浮萍蝉蜕来解表,但是沿海地区因为湿重严重,感冒时用这么轻药性的药往往是无法发汗解表的,必须要用到麻黄这种强发汗的药才能解表,甚至麻黄的量
不够有时候反而把热闷在肺里造成严重的后果。
2.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比较猛的是直接上冰枕,这个方式怎么想想也会觉得不对劲,如果你大汗淋漓的时候,给你来一盆冰水如何?我想大部分人的结果就是感冒一场吧。
另外很多妈妈喜欢用酒精,用酒精在四肢、心窝、腋窝处搽,的确可以带走热量,但是给人的皮肤感觉是凉的,让人的毛孔闭合的更加厉害,从而无法汗解,有可能闷出肺炎,用温水搽身体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现在还有流行的一种物理退烧的方法就是退烧贴,我们来看看退烧贴的原理吧:退热贴最早是从日本流传到国内的概念,利用国际流行的TDDS技术使水分和药物透皮进入皮肤,然后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它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运用于小儿发热发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其实原理跟用凉水来降温是一个道理,只是弄了个高科技材料的外衣,就迷糊来很多家长,经常看到孩子脑门上贴着一个退烧贴。其实感冒来本来就是寒邪让毛孔闭塞(你看高烧的孩子都不没有汗,一出汗烧就退下来来),所以这个时候要想办法补足正气,冲开毛孔,结果你冰敷让毛孔又闭塞住来,你封闭毛孔是个什么鬼?你是站在病邪那边还是正气这边啊!结果可能二天就能好的感冒,硬生生的被退烧贴拖了一个礼拜,还自以为自辛亏用了高科技的退烧贴。
那么换成艾叶热水泡脚呢,这个要好很多,可以同时辅助搓大椎帮助孩子发汗,再配以小儿推拿的手法,基本上可以解决感冒类型的发烧。但是这个方法在孩子刚刚感冒的时候效果比较好,等高烧到39度多就不知道效果怎样了,我没有试过。
怕孩子烧坏给孩子脱衣服,哦哦,先看看孩子的感受吧!也许你还记得小时候,虽然高烧40度,可是我们感觉依然冷,这个时候脱衣服可不是个什么好选择。
如果孩子真热的话,他会自己选择脱,或者蹬掉身上的被子,不要把孩子当傻子,就算月子里的孩子热了也会用哭声表达的他的不满呢。
现在还流行一些奇怪的思路,感冒了给孩子喝果汁、维生素饮料来补充维生素,还有冷饮。我们的身体是非常精密的,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想当然去降温,如果是个试管,水温高了当然可以加冷水,如果是个手机发热了,我想谁也不会想用水去给手机降温,而人的身体可是比手机精密好多倍的。
怕孩子脱水可以适当的喝点温水,不要给凉水,不要给饮料维生素饮料,这些东西会把病邪往内脏拉。
退烧套路深,处理不好后患多。古人云“为人子女不知医不能为孝,为人父母不知医不能为慈。”诚不我欺也,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的身体搞得一步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何谈为慈。
再加上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分,相互抄袭缺乏辨别能力,搞得一些家长也是看到只言片语的医学知识,就拿来做指导也是令人唏嘘。
作为家长,要么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专家,要么找个信任的专家听专家的话,切莫搞个半拉子专家的,害人害己。
碰到孩子发烧,要首先搞清楚孩子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常见的原因多为:1)受凉感冒;2)积食低烧;3)惊吓或挨骂生气;4)外伤发炎。
很多妈妈咨询时经常就只有一句我孩子发烧了怎么办?不管中医西医,都要对症下药,家长不仔细,医生只能凭经验本能处理,不要以为医生能用特异功能回溯孩子发烧的原因。如果家长能准确地描述原因,医生处理起来把握就要高很多。
另外孩子生病,其实大部分都是常见病,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下常见病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半夜这种时刻求助无门然后惶恐无助。
后面我还会单独介绍孩子发烧、
咳嗽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