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脑损伤的特殊宝宝,TA的喂养、
发育、成长都牵动着每位家长,而预防接种也理所当然成了这些宝爸宝妈心中一道坎儿。各地预防接种机构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需要开具医生证明,或者检查核磁之后才接种,甚至有的地方脑损伤不予以接种任何疫苗。那么,我们就来说说,预防接种对于脑损伤的宝宝来说,应不应该接种,有没有危害?
(注:首先这不是一篇科学性论文,也不涉及利益方,只是作者咨询很多疾控机构和翻阅大量资料的汇总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不正之处敬请谅解。如果您对以上有任何怀疑,建议您不要继续往下阅读。)
首先列举出部分疾病,请看一组数据:(数据来源于WHO世卫组织官方立场文件。)
(1)肺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15%。世卫组织将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列为高度优先推荐接种的疫苗。
(2)乙肝中国没有乙肝疫苗前,每年有150万儿童患上慢性乙肝感染,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是艾滋病毒的50-100倍。开展免疫以来,中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新发感染下降幅度超过95%,在一岁前感染乙肝的婴儿中,90%的孩子会发展成慢性乙肝患者。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多亿乙肝感染者,其中,约3.6亿为慢性感染,并有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原因发生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危险。2000年通过数学建模估算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乙肝相关疾病每年导致约60万人死亡。
(3)破伤风一种由产毒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引起严重的疾病,累及人体肌肉和神经。成人死亡率20%~40%,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达90%。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许多地方,破伤风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全世界因破伤风所致的死亡总人数约为21.3万人,其中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者约占18万人,孕产妇死于破伤风者可能高达1.5~3万人。
(4)脊髓灰质炎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至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1988年中国执行免疫以来,脊灰病例数减少了99%以上,从当时估计的35万例减至2013年的406例报告病例。脊灰目前没有特效药,有很高的残障率。
(5)流行性乙型
脑炎亚洲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据估计,乙脑病毒每年至少造成50,000例临床病例,其中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导致约10,000人死亡,另有约15,000例病例留有长期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
(6)麻疹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麻疹仅见于人类,据估算,2001年全球因麻疹造成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为2300万人年。麻疹无特异疗法,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脑炎、重症腹泻、耳部感染和肺炎等,营养不良儿童和免疫低下者情况尤其严重。2005-2008年期间,中国的麻疹平均发病率为6.8/10万,病例数占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总数的90%以上。
(7)百日咳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百日咳仍是一个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2008年全球通过接种百日咳疫苗,避免了约68.7万例死亡。
可见,每种疫苗的身后都代表一个着非常严重的疾病。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有着沉重的代价,而预防免疫为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挽救了很多的生命,预防接种成了保护人类免受病痛的一道非常有效保障。预防接种的收益远大于风险,是控制疾病风险最小也是成本最低的,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脑损伤宝宝作为特殊群体面对预防接种时,却无奈的遇上了各种情况,全国也没有对特殊宝宝统一的疫苗接种专项管理方法,各个地方管理政策也各不相同,同时也有各种传言使家长不知所措,促使很多家长主动放弃预防接种,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人为设置的预防针接种障碍,婴幼儿在4-6个月的母传抗体消失后如果没有预防针的保护会有极大的健康风险。
脑损伤宝宝预防针能否按计划接种,据目前资料显示:如果没有进行性加重的
神经系统问题(癫痫),可以接种所有疫苗(包括疫苗名称中含“脑”字的疫苗);如果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问题,避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即可,其他疫苗仍可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有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避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并没有提到其他疫苗,如果癫痫算是进行性神经系统疾患的话,也只需要避免接种百白破疫苗。
不要因为流脑和乙脑疫苗中有“脑”字,就认为会引起神经系统问题,除非当前在疾病发生期,脑损伤本身不是疫苗禁忌,只有免疫缺陷和严重过敏才是疫苗的禁忌,脑损伤宝宝接种不良率不高于普通宝宝,完全没有必要夸大风险或做任何猜测,未经证实的疫苗不良反应谣言以及被夸大的风险,也造成过很多惨痛的教训。但是脑损伤宝宝预防针接种问题,国际发达国家采取的更为开放的方式,基本上所有疫苗都按计划接种。
神经内科权威专家姜玉武教授的门诊中,癫痫的孩子,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能不能打预防针也是在门诊中反复被提及的。姜教授反复强调:研究表明,打预防针是否安全或者出现不良反应,与是否存在神经疾病无关。
预防针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目前有很多观念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目前研究表明,打预防针出现不良反应,是小概率事件,而且,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与接种时的免疫功能有关(免疫缺陷包括基因
遗传问题导致的免疫问题),或者是否存在过敏有关,而没有证据表明与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有任何关系。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绝大部分并不存在免疫缺陷,所以,患有癫痫的孩子与其它人打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可能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比癫痫更严重,所以无论美国还是日本,癫痫病人接种所有疫苗都是不延时的,当然具体的地方可以执行会有不同。
很多人之所以误认为疫苗不良反应和神经系统有关,是因为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后经常攻击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等,但这与既往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是没有关系的。
美国曾对百白破容易引起抽风进行过研究,调查发现,如果以前有过热性惊厥或癫痫的孩子可能比没有热性惊厥或癫痫的孩子更早出现抽风,但是它的危险性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影响远期预后,而且只是可能发生但未必一定发生。即使正常儿童热性惊厥发生率为4%,打疫苗后相对来说容易引起发烧导致热性惊厥,所以打疫苗后合并热性惊厥是相对常见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变成了癫痫,癫痫病人打疫苗也可能出现热性惊厥,但这并不意味着癫痫变坏了,也不是说打了疫苗后发作一次将来癫痫就好不了或晚一点再好。
为此,姜教授也曾查阅过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指南,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在国际交流时也亲自咨询过这些国家的相关权威专家,他们一致认为: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神经系统疾病也不是延迟接种的指征,所有神经科病人打疫苗风险并不高于普通人群,完全可以按计划接种任何疫苗。
当然也不能回避疫苗的副作用,和所有
药物一样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正常宝宝也有可能发生疫苗副作用,再小的概率,对于个体来说,遇上了也是100%,不过需要明白的是:现在疫苗预防的疾病,任何一种病如果患上,都比副作用要严重很多倍。比如乙脑疫苗,如果打了,也许会引起发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如果不打,一旦得上乙脑,几乎都会留下后遗症,而且病死率很高;再比如麻腮风,一旦得了并发症脑炎的概率是1/300,而疫苗副作用出现的概率是小于百万分之一。
所以总体来讲:
1)接种疫苗的风险是远小于获益的,仅单次的事件不能推出因果关系,不能一个宝宝因为疫苗产生不良反应就认为疫苗对宝宝是有害的推论,
2)而且目前也没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接种乙脑疫苗的风险大于其他普通婴幼儿。
3)疫苗都是经过数年研发和多期的临床验证才能上市,都是相对安全的,接种处红肿,发烧等都是常见的副作用,一般不需要治疗,2天左右消失。具体这疫苗打还是不打,家长要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数据来源于:世卫组织官方立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