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消积补脾兼施类中成药

消积补脾兼施类中成药

2017-06-17 来源:儿童用药妙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说明,主要药物组成是白术、山约,鸡内金、山楂等。有健脾、消食化积的作用。适应于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而引起的腹泻,水谷不化等症候。1岁内每服半包,1~3岁每服1包,3岁以上每服2包,温开水送服。
  消积补脾兼施类中成药除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外,尚可益气补脾。适应于脾气虚弱又兼夹食积者,或食积日久不消而伤脾气者,表现肚腹胀满,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呆,舌质偏淡等。
 
  1、肥儿散散剂。每袋内装0.9克。
 
  说明,主要药物组成是白术、山约,鸡内金、山楂等。有健脾、消食化积的作用。适应于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而引起的腹泻,水谷不化等症候。1岁内每服半包,1~3岁每服1包,3岁以上每服2包,温开水送服。
 
  2、一捻金散剂。每袋内装土.2克。
 
  说明;主要药物组成是人参,大黄、槟榔、朱砂等。有扶正、导滞、通下的作用。每次服1.2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岁内小儿酌减。
 
  服用建议:
 
  调理脾胃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功用、主治范围各不相同,不能盲目滥用。临证选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辨证明确,对证选药
 
  中医治病是辨证施治。虽是同一种疾病,由于个体的差异、病程的久暂等,其症候表现则各不相同,因而施治的方药也应有别。如小儿腹泻,即有脾虚、湿热,寒湿,伤食之不同。有的家长只要见小儿患腹泻,就给服“婴儿素”,而婴儿素偏补脾,内有白术,山药,对脾虚型腹泻,会有一定疗效,而对湿热型反会加重。因此,一定要据证选药。
 
  二、熟悉药物的成分和作用
 
  凡药物都有偏性,即药物是用来纠偏的,即由于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才造成疾病,故要用药物予以纠正。这即中医常说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道理。有些小儿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易感儿),;有的医者认为易感儿是因身体虚弱才造成抵抗力差,所以只要给小儿多吃补养药就可增加抵抗力,故把新星儿宝、育儿宝等滋补药当成了小儿防病健身的必备之晶。实际上易感儿并非皆属虚证,梯食积郁热”(俗称“食火”)小儿也易经常患感冒。将这种小儿误认为是虚证,服用补药,会使郁热更重,本就阴阳失调的机体会更加不平衡,因而也更易感冒。又如当小儿瘦弱时,有的医者常给小儿服“肥儿丸”,其实肥儿丸内以使君子、山楂为主药,是消积杀虫的中成药,只有食积、虫积明显者方可服用。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身体瘦弱,则不宜选用。
 
  三、要掌握好服药剂量和疗程
 
  药物能治病,但不是服的量越大越好,也不是服的时间愈长愈好。应据病证决定,一般说虚证要长,实证要短。如小儿脾虚泄泻,服参芩白术丸一类补脾渗湿药,时间应长,腹泻愈后,亦可继服一两天以巩固疗效。而有的中成药,则应中病即止,如小儿因食积郁热蕴结大肠形成的便秘,可服用七珍丹,一般应足量顿服,至泻稀便,说明里热积滞已除,则不应再服。如连续服用,反可损伤中气,导致脾胃虚损。另外中成药说明书上标的剂量为一般的安全有效量,但对有的小儿按说明书标的量服用无效,这与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关,不一定是药不对症,可能是量不足的缘故,此时应适当加量服用。
 
  四、喂药方法要适当
 
  小儿拒服药物,强迫服用常引起呕吐,还可产生恐惧心理,更增加服药的困难。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将药丸或药粉先用温开水或乳汁化开,再加适量蔗糖后服用,②可少量频服,⑧药粒很小的成药,如王氏保赤丸,可嵌在小块面包或蛋糕空隙中,进食时一同吃下,④对年长儿要讲清道理,避免强迫服药,⑤具体喂药方法:抱起小儿,斜靠在自己左侧怀里,左手托稳小儿的两腮,右手将药匙轻轻放入小儿嘴里,稍微压住舌头,把药液一口一口的倒入,待药液完全咽下后,再放开双手。不能用药匙过重的压舌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呕吐时应在背部轻轻拍几下。如不久又把药吐出来,要根据吐出的多少再进行哺喂。绝不能捏住婴儿的鼻子硬灌药,以免灌进气管和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