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反张是儿童
脑瘫康复治疗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使之加重,甚至影响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如“膝反张时不让站、走,不但膝反张得不到更好的纠正,而且还可能促成不能站、走的重症残疾”。
膝反张概念
膝反张又称膝过伸,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身
体重心后移,患侧
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呈后倾趋势的现象。
分类
1、根据成因分类
(1)膝前瘫痪和肌力低下型(由于股四头肌瘫痪或肌力低下,腘绳肌肌力减弱,膝关节不能稳定于伸直位,负重时强迫后伸位行走)。
(2)膝后瘫痪或肌力低下型(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均瘫痪或肌力低下,膝后包括关节囊、韧带等松弛,可引起膝关节过伸)。
(3)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至膝关节位置不正常。
前两种都是因为膝关节控制能力过差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所引起。
2、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10°)
中度(10°—30°)
重度(>30°)
3、根据功能状态分类
(1)静态膝反张(多见于
脊髓损伤、痉挛型脑瘫儿童)
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膝前瘫痪或肌力低下:由于股四头肌瘫痪或肌力低下,腘绳肌肌力减弱,膝关节不稳定于伸直位,负重时强迫后伸位行走。
2
膝后瘫痪或肌力低下: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均瘫痪或肌力低下,膝后包括关节囊、韧带等松弛引起膝反张。
3
股四头肌、腘绳肌控制能力低下:膝关节的肌肉选择性运动控制能力差,缺乏同时收缩性,导致膝关节不稳。
4
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股四头肌张力过高尤其股直肌,导致站立或支撑相僵直,在前进时躯干前屈,重力线落在膝关节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5
跖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使重力线落在膝关节前方,代偿性形成膝反张。
6
膝关节本体感觉障碍,膝关节控制能力差:为了增加关节稳定性,使膝关节锁定在后伸位而出现膝反张。
另外,膝关节长期屈曲畸形,导致髌韧带松弛,当腘绳肌松解后出现膝反张,也是脑瘫膝反张的常见原因。“膝过伸”时间久了,也会引起膝关节过度磨损,造成畸形。
膝反张的训练
1、被动运动
1)儿童取俯卧位,治疗师对儿童下肢后部的肌群进行快速的叩击,诱发腘绳肌的收缩。
2)治疗师协助儿童进行膝关节的屈曲,伸展的反复运动,以达到刺激腘绳肌收缩的目的,对腘绳肌进行运动感知觉的训练。
2、本体感觉刺激训练
儿童仰卧位于三角垫上,双下肢伸展,治疗师用自己的一侧下肢压住其一侧下肢。一只手控制儿童另一侧下肢的腘窝处,另一只手放在足底(靠近足跟)处,沿小腿长轴向膝关节加压,对膝关节进行关节压缩刺激,增强对膝关节的稳定性。
3、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儿童取仰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均90°,治疗师一只手扶持儿童的一侧膝部,让儿童另一侧膝关节进行0°—15°的屈曲伸展活动,治疗师将手放于儿童的小腿前面,给屈伸活动以抗阻,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加强膝关节的控制能力。
4、胫前肌肌力训练
让儿童坐于木箱上,做主动地背曲踝关节的活动或治疗师给予阻力进行抗阻的足背屈活动训练。
5、腘绳肌肌力训练
1)儿童俯卧位于三角垫上,治疗师通过被动牵伸使儿童的膝关节反复的屈曲伸展,并在逐渐减少力量的同时用语言指导儿童自己完成屈曲膝关节的动作。
2)若儿童能完成部分抗阻力的屈膝活动,治疗师应在治疗时做膝关节的抗阻运动训练。
6、肌内效贴疗法
贴扎目的:稳定膝关节,纠正膝反张。
贴扎方法:
(1)促进腘绳肌收缩贴法:儿童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Y”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固定于大腿后坐骨结节下,尾点沿大腿后方向下延展至腘窝两侧。
(2)放松小腿三头肌贴法:儿童取俯卧位,踝关节充分背曲。“Y”形贴布:(自然拉力)锚点固定于足跟部,尾点沿腓肠肌两侧肌腹向上延展至腘窝下。
(3)支持膝关节贴法:儿童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腘窝角约为135°。“I”形贴布(中度拉力)两端固定于小腿近端及大腿远端,使贴布中断悬空,再将膝关节充分伸展,展平贴布。
【参考文献】
[1]《小儿脑性瘫痪》李树春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2]《小儿脑性瘫痪运动治疗实践/陈秀洁、姜秀洁、蒋志梅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软组织贴扎技术临床应用精要:“肌内效贴”即学即用图谱/陈文华主编.—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2重印
[4]李晓捷、陈秀洁、姜志梅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