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小儿尖足怎么办?康复治疗师有话说

小儿尖足怎么办?康复治疗师有话说

2017-06-16 来源: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生理性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扶站和5,6个月扶站跳跃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
  尖足又称马蹄足、足下垂,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站立时仅能以前足着地,踝关节过度跖屈,足跟不能负重着地,患足跟腱挛缩变短。小儿脑瘫尖足是因为大脑足运动区损伤对下肢控制失调引起小腿后肌群肌肉痉挛的表现,同时胫骨前肌等肌群长期处于麻痹状态,尖足若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可能造成踝关节挛缩,下肢不等长,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

  导致尖足的原因:
 
  在母孕期或新生儿期儿童脑部受损伤导致下肢瘫痪,肌肉痉挛或疼痛,减少了关节活动,使踝关节长期固定在异常体位。在关节制动情况下,疏松的结缔组织会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如果没有对抗性拉力,胶原蛋白会进行性缩短,使踝关节逐渐固定从而形成尖足。
 
  生理性尖足与病理性尖足的区别:
 
  生理性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扶站和5,6个月扶站跳跃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
 
  病理性尖足: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孩子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
 
  小儿尖足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1、小腿三头肌痉挛:尖足倾向基于小腿后侧肌肉痉挛,痉挛就是该肌群遇到牵拉、触摸等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增加,表现为痉挛的肌群比其他肌群硬,因此对新生儿及幼婴儿进行全身抚触时,应注意小腿后侧是不是比其他部位肌肉硬。
 
  2、引发尖足显现:扶持孩子双腋下呈直立位后,使其足轻碰台面呈站立位,如足跟抬起大于30°左右,显示小腿后侧肌群受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增加,是立位时的尖足征象。扶立后重心稍向前并左右交替,可促孩子迈步,如迈步时足跟有较明显抬起不着地的现象,即为尖足。
 
  3、足背屈≥90度:判断儿童小腿后侧肌群受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是否增加,另外的方法就是足背屈角的测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