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疼痛问题好发于0~4岁婴幼儿?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又该从何观察?不妨听听专业医师的分析,从细节开始呵护孩子的健康!
对于0~4岁婴幼儿最常发生的疼痛情况,包括肚子痛、中耳炎造成耳痛、头痛;或是因感冒、发烧合并的头痛。至于腹痛原因主要以便秘、胀气或肠胃炎居多。1岁以下的宝宝还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泣与些许肢体语言表达身体不适;但即使2岁以上的孩子,能简单描述:“我肚子痛”,却可能让父母摸不着头绪,问孩子:“哪里痛?肚脐的位置痛痛还是上面痛痛?”他也可能无法分辨。因此,对于婴幼儿身体各部位所发出的疼痛警讯,爸妈观察时也不妨留意是否合并其它状况,以免延误就医。
腹痛较为常见,年纪稍长的孩子有些也会出现头痛。”一般来讲,造成头痛或肚子痛的原因较为复杂,以头痛为例,可能是鼻窦炎引发,或者是感冒引起的头痛。根据国外统计,5岁幼儿头痛之发生率可高达2成。7岁前的幼儿,约4成有头痛经验
至于腹痛则可能与感染有关,像是因为特定季节好发的病毒而引起肠胃炎,或孩童的饮食习惯不良,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水分摄取缺乏而导致便祕,宿便滞留造成腹痛,而便秘造成之腹痛只要上完厕所,腹痛情况就会缓解。至于身体其它部位疼痛则较为少见,像胸痛不常发生在幼童身上,有些孩子做完剧烈运动后引起气胸造成胸痛,另外,感染肺炎或心脏发炎也会造成胸痛,但通常发生机率不高。
《肚子痛篇》
学龄前幼儿出现反覆腹痛的比例约为10~20%,成腹痛的常见原因多为便秘和腹泻。就便秘而言,当排便不顺导致粪便长期累积在肠子内,恐引发急性腹痛;至于腹泻方面,多是吃坏肚子、或感染引起急性肠胃炎等。另外根据统计,20~30%婴儿会出现肠绞痛;除此,有一些孩子可能出现腹痛,但没多久即自行缓解,可能是肠胃蠕动等功能较不正常。
?1婴儿肠绞痛
合并腹胀、不明原因哭闹
肠绞痛好发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但也有30%的宝宝在4、5个月大还会发生。其实肠绞痛不算疾病,医学上也持续研究确切原因。根据推断,可能是宝宝在4个月大前肠胃道尚未
发育成熟,当肠胃蠕动较快即会产生不适,或对于配方奶过敏而引起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发生时间多半固定在一天的某个时候,尤其是傍晚或深夜。
婴儿肠绞痛不需要特别的治疗,通常会建议爸妈尽量想办法安抚宝宝,当宝宝因肠绞痛哭闹时,也可将他抱在胸前轻轻摇晃,让他觉得有安全感、感到舒服,或让他听一些轻柔的音乐。
?2便秘
合并胃口不佳、胀气、解便不顺
正常粪便应是软而有弹性、大小适中,倘若孩子解的粪便如羊大便一粒一粒,或又粗又硬,同时伴随胃口不佳、胀气,即可能是便秘。此外,解水便也可能是便秘,当肠子堆积的大便太硬解不出来也会解水便,但并非是腹泻,而是一点一点渗漏。
其实各个年龄层的婴幼儿都可能会出现便秘,引发原因包括水分补充不足或纤维质摄取较少,若长期让粪便累积在肠子里,易引发急性腹痛,不过通常只要解完便后腹痛即会缓解。
★均衡饮食、按时排便
(1)补充水分、摄取富含纤维质食物:当发现孩子最近的便便较为干硬,或解便时间比平常更久,也许是因为他有便秘问题,建议爸妈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孩子喝水或帮宝宝补充水分。除了摄取充足的水分,还可以多鼓励孩子摄取富含纤维的蔬果,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2)养成孩子按时排便的习惯:通常在三餐饭后肠胃会出现大蠕动,不妨利用饭后1小时养成孩子排便的习惯,解便也会比较顺利。
(3)请医师开立软便药:倘若宝宝的粪便太硬导致粪便带有血丝,可能是发生
肛裂情况,建议可请医师开立软便
药物以软化粪便。
?3胀气
合并肚子鼓、食欲不佳
婴幼儿难免会发生胀气,症状为肚子鼓、食欲不佳,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肠胃不适而出现呕吐。临床上有父母让孩子吃太多而造成胀气、呕吐等情况。另外,有乳糖不耐症的婴幼儿也可能因为摄取含有乳糖的乳制品,无法消化吸收乳糖而造成腹痛、胀气甚至腹泻。不过大致来说,若孩子没有持续出现呕吐、食欲不佳等不适症状,则先观察。
★按摩+改变饮食
(1)按摩:可在宝宝的腹部涂抹消胀气膏,以顺时钟方向轻轻按摩他的肚子,促进肠胃蠕动、助于排气。
(2)改变饮食习惯:如果是因为乳糖不耐症而引起宝宝胀气,建议将奶粉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此外,也要避免食用豆浆、豆制品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3)请医师开立消胀气药物:若在改变饮食、按摩腹部以后,宝宝的胀气情况仍未见改善,腹部依然鼓鼓的,可请医师评估状况开立消胀气药物,此药物主要是缓解作用,状况严重才会开立。
?4腹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即腹泻呈急性发病,在两2星期内缓解;慢性腹泻则是腹泻持续2星期以上。
◎急性腹泻
一般而言,婴幼儿腹泻多为急性腹泻,起因于细菌性传染或病毒感染,例如饮食卫生不佳、进食前未洗手而造成肠胃炎。至于病毒感染引发的肠胃炎,包括感染诺罗病毒或
轮状病毒等。
肠胃炎产生的腹泻除了腹痛,还可能合并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通常3天内会逐渐缓解,如果超过3天多会怀疑是轮状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引发的肠胃炎。
★饮食+药物缓解
(1)清淡饮食:发生急性腹泻时,如果拉肚子的情况严重,建议暂时让宝宝停止喝奶,让肠胃道休息24小时,可给孩子吃稀饭、白馒头等清淡饮食,补充电解质水。若是1岁以下的宝宝,可给予稀饭的米汤。
当腹泻状况有所改善,可让孩子摄取些许蛋白质食物,例如鸡肉丝、瘦肉等。
(2)补充水分:当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时,应注意小便量是否过少,适时帮他补充水分,亦可视状况补充电解质液,以免出现脱水症状。
(3)药物缓解:对于急性腹泻通常会视症状开立缓解药物,缓解药物的成分主要是果胶和高岭土,具有吸附和让大便较为成形的功能,通常会建议先让患儿服用1天,再依情况调整。但不建议服用让肠胃降低蠕动的止泻药,虽然可能很快停止腹泻,但细菌或病毒仍滞留体内,使用上要小心。效果较强的止泻药可能造成肠胃停止蠕动,反而胀气不适。
◎慢性腹泻
造成慢性腹泻的原因,像是乳糖消化不良、肠胃慢性发炎、溃疡性大肠炎等,婴幼儿若腹泻超过2星期可能要怀疑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次发性乳糖不耐症。
有些慢性腹泻是消化功能异常所致,例如肠胃缺乏乳糖酶造成乳糖耐受不佳,或者本身对牛奶过敏等,皆可能造成慢性腹泻。
★避免过敏食物
对于改善幼儿的慢性腹泻,若是因为食物过敏造成,应避免食用会引发肠胃过敏的食物。如果幼儿是乳糖不耐症造成腹泻,建议改成无乳糖配方奶,并减少摄取含有乳糖的乳制品。
★温馨提醒
1乳糖不耐症,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当孩子出现慢性腹泻时,若是因为乳糖耐受不良导致,建议将奶粉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
2正确添加副食品:从宝宝4~6个月开始应添加副食品,助于身体产生耐受性。
3少吃甜食以免胀气:尽量避免让婴幼儿摄取果汁、饮料或甜食等,以免引发胀气。另外,含有木糖醇成分的食物,例如口香糖,吃太多也会产生腹泻,不宜让幼儿咀嚼。
4持续腹痛要留意:如果腹痛症状持续没有得到缓解,还有肠套叠的痛法比较特别,腹痛十分剧烈,但不痛时则若无其事,每次约间隔10~20分钟,若未及时处理恐造成肠子坏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