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包皮环切政策声明的解读
摘要:通过对1995年至2010年发表的经过同行评议的英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新生男婴选择性包皮环切的预防性健康收益大于手术风险。
那天在手术室一护士感叹:我觉得你们外科医生离婚就像切包皮一样。看我们愣住了她接着说,你看每年暑假那么多切包皮的孩子,家长都是跟风,看到别家孩子切了自己孩子也去切,你们外科医生离婚也是这样。我哑然,事实上我们外科医生离婚不多啊,再说,根据美国
儿科学会2012年发表的一份政策声明:新生儿切包皮健康收益是大于风险。因为这份声明比较短,所以我把它做了一下翻译,感谢专业译者@自由译者Ivy的校正,全文如下: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包皮环切的政策声明
摘要
男性包皮环切是一个常见手术,在美国,这项手术多在新生儿期完成。2007年,美国儿科学会成立了一个多学科任务组,组员包括AAP成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评估关于男性包皮环切的最新证据,并更新了儿科学会在1999年发表的关于男性包皮环切的建议书。就当前证据的评估显示,对新生男婴进行包皮环切的健康收益大于其风险,手术的收益可以用来支持选择这个手术的家庭。明确的益处包括:预防
泌尿系感染、阴茎癌及性传播疾病(包括HIV)的传播。美国妇产科学院对此声明表示支持。
正文
通过对1995年至2010年发表的经过同行评议的英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新生男婴选择性包皮环切的预防性健康收益大于手术风险。收益包括显著降低一岁以内泌尿系感染风险,以及降低后期通过异性获得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条件良好、止痛处理得当、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来实施的话,包皮环切对新生儿来说是可耐受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大部分也比较小,严重并发症罕见。新生儿期进行包皮环切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期手术的并发症。
尽管健康收益还没多到可以推荐所有的新生男婴都进行包皮环切,但已足以用来支持选择此项手术的家庭,并足以为第三方支付新生男婴包皮环切手术费用进行担保。临床医生应不偏不倚、客观明确地告知家长,新生男婴包皮环切手术的健康收益及风险,这很重要。
家长应充分考虑其男婴的利益,以此为据最终决定是否给孩子进行包皮环切。家长需要考虑信仰、伦理、文化信仰和实际情况,权衡医学信息。因为对一些家庭来说,光是医学方面的收益并不足以抵消其他顾虑。
系统评估结论可在附件的技术报告中获得,美国妇产科学院对此声明表示支持。
很多人说我上一篇文章写得很绕,但估计大家看了这些文字会觉得更绕,我相信也不全是翻译的问题,大家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看看英文原文,严谨性和可读性有时确实矛盾,所以我还是试着解读一下这篇声明。
这份声明是对1999年的声明进行修正,相对于此前几乎不持立场的声明,这份声明明确认为新生儿包皮环切的医学收益是大于风险,而且认为可以支持那些选择这个手术的家庭。但这份声明发表后也引发了很多批评,有人甚至说应该强制让实施这些研究的人披露一下自己是否切了包皮。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声明对于国内来说意义不大,国内没有给新生儿切包皮的传统,据我所知国内很少有医生会去给新生儿做包皮手术。
那包皮到底要不要切?估计很多家长还是很困扰,其实这种困扰还是因为医生们本身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一个医疗措施是否会产生争议,很大程度取决于收益和风险比,切包皮就是这样一个收益和风险比不是很大的手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
正如这份声明里所讲,切包皮的好处是:降低一岁内泌尿系感染风险(泌尿系感染1岁内比较多见,1岁后切包皮这个好处就不明显了),长大后可以减少得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风险。风险就是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肿胀、粘连、外观难看等等,虽然总体发生率比较低,但最好还是找泌尿专科医生来做。
正是因为这个手术收益和风险比不那么明显,医生一般不会常规建议所有的孩子去切,所以家长的意愿对医生的决定影响很大,如果有的家长看到别家孩子都切了,生怕自己孩子错过了什么就很
焦虑,医生可能也会顾及家长的焦虑,毕竟这个手术对孩子可能有益,而且风险也不大,又可以消除家长的焦虑,在充分告知了家长收益和风险之后家长仍然坚持,为什么不做呢。
但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手术对孩子收益更大,比如有些孩子存在容易并发症泌尿系感染的
泌尿系统畸形,切了包皮就可以降低泌尿系感染的风险,有些孩子包皮到了5岁以后包皮开口还是很小,不能上翻外露龟头,经常出现包皮
龟头炎,做包皮环切就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医生可能会主动建议孩子去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