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预防接种 > 你好,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你好,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2017-04-05 来源:疫苗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I型、II型、III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你好,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2015年1月14日,国家CFDA发布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的消息,整个圈内可以说是喜大普奔。该疫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技术的垄断。这意味着将IPV纳入常规免疫计划的步伐又进了一步。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I型、II型、III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我国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脊髓灰质炎曾广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1960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脊灰的发病和死亡急剧下降,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进入1980年代,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病数进一步下降。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国所属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确定了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1991年,我国政府对世界做出实现消灭脊灰目标承诺,并将消灭脊灰作为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尤其是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水平迅速提高,1991年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范围逐年缩小,发病数逐年下降。监测结果表明,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经过严格的认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消灭脊灰面临的问题

  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在我国实现无脊灰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作为减毒活疫苗的一些问题越来越被凸显和重视。第一就是口服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VAPP)。这也是媒体报道较多的一个问题,极少部分免疫缺陷者使用减毒活疫苗后会成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携带者,他们会长期排出病毒导致疾病传播。近年来的监测统计数据表明,Ⅱ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引发的相关病例已经超过野毒株的致病人数,成为影响儿童群体的主要问题。第二就是脊灰减毒活疫苗衍生株病例(VDPV)。OPV减毒活疫苗在服苗者和接触者肠道内复制时,可发生病毒突变、各型疫苗株间病毒重组、疫苗株与非脊灰野病毒重组,以及疫苗株与非脊灰肠道病毒重组等,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疫苗变异株或重组株。这些变异株或者重组株恢复了脊灰病毒神经毒力,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持续传播而出现成群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常为永久性麻痹。

  消灭脊灰尾声战略计划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2013-2018年消灭脊灰尾声战略计划明确提出:既要消灭脊灰野病毒(WPV)又要消灭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苗相关脊灰病毒和Sabin株疫苗病毒。通过使用OPV减毒活疫苗我们已经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目标,为了消灭VDPV和VAPP,我们必须引入脊灰灭活疫苗(IPV)。相比于OPV疫苗而已,IPV具有防止疫苗病毒二次传播、防止VAPP和VDPV发生的风险的优点,但是IPV相对于OPV来说,成本较高,肌肉注射的接种方式更繁琐,最重要是的IPV疫苗的肠道粘膜免疫较OPV低,无群体免疫,因此野病毒仍可以在接种者肠道中繁殖,不能阻断野生病毒的传播。

  2015年国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将IPV纳入常规免疫的试点

  试点的免疫程序为:2月龄接种1剂次脊灰灭活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相关文献报到报道第1剂接种OPV发生VAPP概率最高,所以第一剂次改用IPV后可以有效降低VAPP的发生率。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无脊灰状态,但是我国与3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接壤,与4个输入性国家接壤,脊灰野病毒的输入性风险较大,2011年我国新疆就发生了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疫情,所以继第一剂次IPV后序贯使用OPV以产生良好的肠道粘膜免疫和群体免疫,阻断野生病毒的传播。相关研究表明:II型OPV导致很多问题:降低I&III型OPV的的免疫原性;引发约97%的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循环(cVDPV2);导致40%的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而最后一例II型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在1999年,已超过15年未再发现。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将三价I+II+Ⅲ型OPV更改为2价Ⅰ+Ⅲ型OPV。但目前,我国只有3价OPV(固体和液体两种剂型)和单价Ⅰ型OPV,2价Ⅰ+Ⅲ型OPV还无批准生产文号。

  我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可能面临的挑战

  IPV的产能还较小,将灭活脊灰疫苗(IPV)进入常规免疫后能否满足接种需求?引入IPV、和2价OPV时间的不确定性。

  IPV较OPV的来说,运输、存储的要求将更高。接种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接种工作量,接种方式的改变是否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生影响?

  首剂IPV加OPV的序贯接种程序能否被家长所认知和接受,是否会引起OPV接种率的降低?

  IPV免疫成功率较OPV相比如何?

  如果发生了输入性疫情,应急免疫是使用IPV还是OPV?输入性高危地区在更改程序前是否需再次开展三价OPV强化免疫活动?

  2014年1月份WHO134次委员会会议的《脊髓灰质炎:强化全球消灭行动报告》和美国CDC2014年2月份的《CDC根除脊灰行动更新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消灭脊灰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早日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使人类不再受此疾病的困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