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由于母体血液或通过产道的损伤而感染的梅毒,称为“先天性梅毒”,又称为“胎传梅毒”。此种梅毒没有硬性下疳的表现。早期先天性梅毒可分为三期,特点为:
1、早期:2岁以内出现症状:①梅毒儿出生后消瘦,皮肤松弛、多皱,哭闹不安,声音嘶哑,呼吸、哺乳困难,发育迟缓。②皮肤斑疹、斑丘疹、丘疹、水泡、脓疱在跖部者表现为片状红斑。③口腔周围可见放射状瘢痕。④肛门及外生殖器可见湿疣。⑤有内脏损害、肝脾肿大、肺炎、肾炎等。⑥有骨骺炎、骨膜炎、甲周炎、甲床炎及脱发等。
2、潜伏期:无活动症状,可见梅毒后残留痕迹,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未治者或治疗不彻底,最后发展为晚期梅毒,一般在16岁之前死亡。
3、晚期:因梅毒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构成后天梅毒所没有的特征,2岁以后出现的症状有:①胡顷森齿。恒齿短,排列不整齐,间隙宽呈腰鼓形,第一对门齿切缘中部呈半月状切痕,6岁后可见恒齿第一臼齿扁平,咀嚼的4个牙阜凸起呈结节状,并向中央倾斜,很像“桑椹”。②军刀腿。因骨炎致胫骨呈军刀状,同时骨膜因梅毒损害,多在大关节出现炎症、对称性水肿,微痛或不痛,表皮无变色,称为“克罗顿关节”。还有一种因软骨及骨端有毁害性损害,可构成关节强直,称为“纪氏关节”。③马鞍鼻。因鼻腭树胶肿所致,同时伴发前额圆凸。④眼睛损害。因树胶肿致实质性角膜炎、脉络膜炎、虹膜炎、视神经萎缩等。⑤耳损害,如梅毒性迷路炎。听神经受损造成听力障碍,表现为听力迟钝、重听、耳聋等。⑥神经损害。梅毒侵犯第二对或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轻瘫、脊髓痨、癫痫等。⑦皮肤、黏膜和内脏损害与后天梅毒相同。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及疗效病例
先天性梅毒的症状:疾病概述
梅毒螺旋体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胎儿期表现:先天性梅毒在胎儿期可表现为肝脏肿大,胎盘增厚,胎儿水肿,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溶血,早产,死胎等。
出生后表现: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脓疱疹、脱皮、斑丘疹)、黄疸、慢性鼻炎、脑膜炎、肠梗阻或出血、间质性肺炎、肺脓肿、白内障、脑积水等,晚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为间质性角膜炎、马鞍鼻、Hutchinson牙、军刀状胫(胫骨前凸)、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等。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积极的产前检查及孕期梅毒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重要措施。
疾病描述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
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受累,其中50%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后不同的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2岁后为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一裂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症状体征
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无症状,于2—3周后逐渐出现,常见的症状有:
①肝脾肿大: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肝肿大,其中1/3伴有梅毒肝炎、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可持续数月至半年之久。
②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为15%—60%,鼻炎为早期特征。于生后1周出现,可持续3个月之久,表现为鼻塞、分泌物早期清、继之诚脓性、血性、含打响病原体,极具传染性,当鼻黏膜溃疡累及鼻软骨时形成“鞍鼻”累及喉部引起声嘶。皮疹常于生后2—3周出现,初为分红之红色多形性斑丘疹,以后变为棕褐色,并有细小脱屑,掌、跖部还可见梅毒性天爆疱疮。其分布比形态更具特征性,最常见于口周、鼻翼和肛周。皮损数月后呈放射性“皲裂”。
③骨损害:约占80%—90%,但多数无临床体征。多数可因剧痛而致“假瘫”X线表现为骨、软骨骨膜炎改变,上肢最易受累,且以单侧为主。
④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50%患儿,无触痛,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诊断价值。
⑤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及C五oomls生阳性的溶血性贫血。
⑥其他:多为早晨小于胎龄儿,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罕见,多在生后3—6个月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生后2—3个月时尚可干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损伤等。
疾病病因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胎儿感染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受累,其中50%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后不同的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2岁后为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诊断检查
主要根据母亲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坚持。确诊可根据:
①取胎盘、羊水、皮损等易感染部位标本,在视野显微镜下找梅毒落讯体。
②性病试验试剂盒简便、快速、敏感性极高,但有假阳性,可作为筛查试验。
③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特异性强,常用于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