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2岁半女童被喂食精神疾病药物
医生连夜“血液净化”排毒救人
2岁半的彤彤是一名可爱的小女孩,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从浙江来常州生活。前些天,彤彤的姨奶奶刚刚出院需要人照顾,彤彤的奶奶为了方便照顾她就把妹妹接到家里来和他们一起生活。可大家万万没想到,这下居然害了彤彤。因为姨奶奶年轻时受过一些生活打击,精神状态变得时好时坏,居然把自己吃的精神类药物当糖喂给了彤彤。
5月12日下午,彤彤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奶奶在家陪着彤彤和妹妹。因为家务琐事,奶奶在客厅忙活,过了一会儿,回到妹妹房间,看到妹妹在喂彤彤吃什么东西。彤彤奶奶凑上前一看,居然是妹妹出院时带回家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彤彤奶奶一把夺过,一看,三种药物的瓶都打开了,药物少了多少?彤彤吃下去多少?她也弄不清楚。
惊慌的奶奶顾不上责备妹妹,立刻打电话让彤彤的爸爸妈妈回来。爸爸紧急赶到家,边给彤彤喂水希望她能把药吐出来,一边自己尝试舔了其中两种药物。由于不知道彤彤到底吃下了多少,爸爸妈妈还是决定立刻带彤彤去医院检查。在去医院的路上,彤彤已陷入昏迷,并口吐白沫,开始抽搐,而只是舔了几下药物的爸爸也开始感觉到眼皮沉重,犯困起来。
彤彤被送到常州市某综合医院后,虽然马上进行洗胃、输液等处理,但依然昏迷不醒,而且生命体征出现了不正常的波动。由于病情危重,当晚,该院邀请了常州市儿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专家——常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国锦连夜为彤彤会诊。为了让彤彤得到更好的救治,彤彤当夜便被转入常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并接受了长达数小时的血液净化治疗,经过医务人员一夜的抢救,彤彤体内中毒剂量的药物被慢慢排出体外,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并在第二天神奇地苏醒过来。
邹国锦主任告诉记者:“彤彤吃的三种药物均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特殊药物,从疾病表现看,孩子的服用量较大,已经出现昏迷、抽筋、心率下降等情况,严重威胁到孩子的生命。经过血液净化、促进毒物进一步排出,以及器官支持等有效治疗后,虽然孩子现在病情比较稳定,但是有没有肝肾损害,有没有迟发型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些还要作进一步的观察。”
因抢救及时,彤彤恢复良好,昨天已出院回家。但让人揪心的是,就在彤彤住院期间,儿童医院又接连收治了6名药物中毒的孩子。
案例二
紫红色的高锰酸钾当成糖果吃
嘴巴疼得不行,才告诉妈妈
4岁的小明家住武进湟里,5月10日中午,家长在家休息的时候,小明觉得无聊,便在家里不停地翻东西。翻着翻着,小明发现一个罐子里面放了不少“紫色小糖丸”,开心之余,他就尝了一颗。吃下去后,小明才发现好难吃。但是由于年纪小,不懂事,也没把这事告诉家长。
直到一小时后,嘴巴疼得不行,小明才想到去找妈妈诉苦。妈妈瞧见小明嘴巴里红彤彤的,腹部上皮肤灼伤了,便猜到小明吃了pp粉了。
心急的家长赶忙把小明送到了常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帮小明检测后,证实小明的确服用了强氧化的高锰酸钾后。赶忙用强还原的Vc营养液帮助小明清洗口腔,并输液。之后又做了胃黏膜保护。待病情稳定后。小明家长才放下心来。
案例三
抗病毒药降压药是甜的,两小孩误吃10来颗
幸亏家人发现及时,没造成严重后果
6岁小鑫家住武进焦溪,一直比较讨厌吃药。前不久,小鑫发烧,妈妈给他配了不少抗病毒药施保利通。小鑫一吃是甜的,就比较爱吃。病好了还剩下不少药。5月16日中午,他趁着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偷偷把抗病毒药拿出来吃了10多颗。吃完后,笑嘻嘻地告诉妈妈刚刚吃了好多糖果。妈妈觉得奇怪:家里明明没糖果,吃的是什么?一问才发现吃的是抗病毒药!好在毒性低,危险不大。
无独有偶,4岁的女孩小玲也是趁着家长不备,偷偷尝了爷爷的降压药。一吃发现卡托普利降压药是甜甜的,就贪吃了,一下把药片全吃了。万幸的是爷爷的降压药只剩下7片,且发现及时,尽管血压降得厉害,但送到医院的时候并无生命危险。
此外,还有的孩子吃了邻居的止泻药,还有的是偷喝了整瓶甜甜的咳嗽药水。这些孩子年龄均在2-6岁之间,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差,不懂得判断危险与否,家长大多一时麻痹大意,没有想到孩子会偷偷把药拿出来吃。
邹国锦凭借多年的行医经历,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吸取这7个家庭的教训,像彤彤的情况,主要是家庭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而其他的家庭,家长们一是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吃别人家的东西,二是家里的药物等应该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并对幼儿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孩子发生意外。
听听医生的提醒
怎样及时发现宝宝吃错药?
家长要牢记,宝宝好奇心重但是胆子很小,通常不敢告诉父母他偷偷吃了什么,所以父母必须能够从一些小细节去观察和发现“蛛丝马迹”。
1、宝宝随时随地昏昏欲睡
如宝宝误服安眠药或含有镇静剂的降压药,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状态,家长遇到此事,要马上检查大人用的药物是否被宝宝动过。
2、宝宝嘴里有异味
当宝宝出现异常症状时,父母可以凑近宝宝的小嘴,闻闻看有没有怪异的味道。因为很多药品都有独特的化学气味,所以会残留在宝宝口腔中,父母可以凭此作为判断的一个依据。
3、宝宝嘴里有异物残留
有的时候,宝宝会误以为药品是糖果误食,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采用把药品嚼碎或者融化的方式误服,那么就会在嘴唇上或者舌头上留下药品残渣。父母一旦发现宝宝嘴上有奇怪的物品残渣,就要立刻警觉起来。
4、宝宝舌头有灼伤的痕迹
有时宝宝误食的药品是具有较强腐蚀性的,例如强酸或者强碱性药物,就会灼伤舌头甚至嘴唇,但因为害怕被责骂所以忍痛不敢出声。这种情况非常严重,一旦发现要立刻送医院救治。
万一孩子吃错药如何应对?
因为很多药物的危害是急性的,所以当宝宝出现吃错药的情况时,除了立刻送去医院治疗,一些急救措施也是必须的。但父母们要注意,急救前得首先搞清楚宝宝误食了哪类药物,再对症下手。不能盲目进行急救,避免“越救越急”。
1、误服一般性药物
如果确定宝宝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例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维生素、止咳糖浆等,不用特别担心,让宝宝多喝点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即可。
2、误服毒副作用大的药物
这一类药物包括安眠药、避孕药以及外用药等,这种情况最好尽快送医院,除非确知毒性不强或医院较远时再考虑自行催吐。
在家庭进行简单催吐的方法:先让宝宝喝温开水、淡盐水或茶水,然后用筷子或手指轻压舌根部,促使其呕吐,如此反复多次,使其尽量吐出胃内的残余物,再将宝宝送往医院。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呕吐,那样很容易导致呕吐物在喉咙口囤积,引起窒息。
催吐必须及早进行,若超过4~6个小时,毒物已经进入肠道,催吐也就失去了意义。
3、误服腐蚀性药物
如果宝宝误服了腐蚀性药物,如碘酒之类,可立即喝米汤、面糊或其他含淀粉的液体,因为淀粉与碘作用后,能生成一种稳定的墨水样化合物,然后吐出来,反复几次。
若是来苏儿或石炭酸,因它们对食道和胃肠道的腐蚀性很大,应尽快让宝宝喝蛋清、牛奶、面粉糊或豆浆类饮料,这类饮料可附着在食道和胃黏膜上起到保护作用。
若为强碱,应立即服用食醋、橘汁、柠檬水等,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然后立即送医院。
特别提醒
家长在送宝宝去医院时要注意,一定要就近就医,切勿舍近求远奔大医院,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同时不要忘记将宝宝吃错的药、药瓶或药袋带上,以供医生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千万不要打骂和责怪宝宝,免得宝宝因害怕不敢说出真实情况而误诊。应该尽快弄清什么时间,误服了什么药物和大体剂量,为就医提供帮助。
点击查看更多儿科资讯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