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超级细菌”致湖北一幼童死亡 滥用抗生素种恶果

“超级细菌”致湖北一幼童死亡 滥用抗生素种恶果

2015-04-15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湖北媒体报道,3岁的小男孩真真(化名)因腹痛送医就诊,被查明是结肠炎。糟糕的是,不到三周时间,他却因肺炎导致多器官衰竭而离世。原来,他感染上了一种“超级细菌”—克雷伯菌。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主任、同济医院检验科主任孙自镛说,耐药的超级细菌正井喷式增长。

  超级细菌“升级”

  超级细菌什么来头?

  并非新细菌,不过在和抗生素“作战”过程中,它更强大了

  所谓“超级细菌”主要指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这与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很大关系。

  根据湖北媒体报道,这个三岁男孩感染上的是一种“超级细菌”—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科专家告诉记者,“克雷伯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肠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甚至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

  “克雷伯菌”的抗药性很强。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超级细菌并不是说有个新的细菌出现,而是指超级广谱耐药细菌。也就是说,由于药物的滥用,细菌“变异”快,自我适应了抗生素的杀伤力,变得对大部分抗生素都不太灵敏,导致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等等。

  它现在究竟有多强?

  曾经的王牌药,如今已经不能打败它了

  细菌耐药,形势确实越来越严峻。临床医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的病,用以前的药,不灵了。

  比如二三十年前的孩子跌倒出血,涂点红药水就行了;现在孩子软组织挫伤,抗生素用不到位,就很容易化脓。以前普通发烧吃两三颗抗生素能好,现在得吃更多了。在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中,不少医生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都表示,尽管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在重拳治理抗生素滥用,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过去,青霉素曾是治疗肺炎、肺结核的最佳“武器”,但如今肺炎球菌对普通青霉素几乎“刀枪不入”。

  南京胸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林勇说,一般来说,超级细菌可以抗3-5类抗生素。

  相关数据也能证明超级细菌“升级”。比如多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的王牌药之一,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2005年的0.5%上升至2012年的10%左右。还有一个显著的耐药现象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病选新耐药率极高。上个世纪80年代末,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用于临床,当时几乎所有大肠埃希菌菌株都对这类药物敏感,但1993年耐药率上升至50%以上,目前在60%左右波动。

  南京曾有人被这种细菌夺去生命

  据了解,目前南京一些三甲医院每年都能遇到几名“超级细菌”的病人。

  专家介绍,几年前,南京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由“克雷伯菌”基因变异出来的超级细菌吞噬病人生命的案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南京一家三甲医院就曾接诊过类似患者。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发烧以为是感冒,在家吃了很多抗生素感冒药。但一直没有好,拖了半个月才去医院就诊,结果确诊为出血热。到南京这家大医院治疗时,患者已经昏迷,她的肾脏、肝脏、肺等多脏器衰竭。用了抗感染的药物,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后来检测发现,她成了“超级细菌”病人。

  也是滥用抗生素的恶果

  江浙沪儿童尿液中

  检出多种抗生素

  专家: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昨天,有报道称,复旦大学相关课题组在儿童的尿液中发现多种抗生素,甚至检测出临床已经停用多年、但在环境和食品中经常发现的抗生素含量。该研究历经一年,通过对上海、江苏和浙江的1000多名8~11岁的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该地区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课题组认为,这种广泛暴露状态可能加重细菌耐药,从而威胁临床治疗,也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人群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复旦大学的研究显示,某些存在于儿童体内的抗生素,医生早已不用于临床,但是会在食品中经常发现。对此,蒋宇利分析说,食品中的抗生素更有可能来自肉类,不过人体中如果大量存在,最有可能的还是药品摄入。滥用药物,会导致抗生素无法完全代谢,积蓄体内。正常人的抗生素代谢时长是10个小时,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也会出现不能降解的情况。

  复旦大学的研究中提到,此次研究从尿液中分析出5类共18种抗生素含量,其中包括5种大环内酯类、2种β-内酰胺类、3种四环素类、4种喹诺酮类和4种磺胺类。这些抗生素也各有各的用途。

  这些抗生素平常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药物呢?专家说,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最常见的就是青霉素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已经历过几代的革新,一些抗生素也早已被淘汰。目前常用的只有几类,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比较常见的是痤疮类的药品。

  喹诺酮类和磺胺类都属于抗菌药,与抗生素不同的是,它们完全由人工合成。磺胺类在临床中已不被广泛使用了,只有几种特效药还存在。喹诺酮类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沙星类药物,比如诺氟沙星。

(实习编辑:陈乐)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