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小儿厌食主要是脾胃虚弱或胃津不足导致的,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应该通过什么药膳能够改善和治疗小儿厌食呢?
1、药膳方
(1)炒鸡内金30g,炒白术60g,研细末过筛。与红糖、炒芝麻各30g,精面粉500g,加水适量和匀。制成20个小饼,上锅微火烙成焦黄松脆香甜即成。每次1个,5岁以下每日2次,5岁以上每日3次,饭前食用。
(2)胎盘、鸡内金、羊肝各等分,洗净去筋膜,焙或烘干,共研细。1~2岁每次服3g,2岁以上每次服6g,每日3次,连服7日。用于脾胃气虚证。
(3)生姜、党参、山药各250g,蜂蜜3000ml,将生姜捣碎取汁,党参、山药研成细末,同蜂蜜一起搅匀,慢火煎煮成膏,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热粥送服,连服数日。用于脾胃气虚证。
(4)白萝卜洗净,切碎,捣烂,用洁净布绞汁30~40ml,浓茶半杯,蜂蜜15g,和匀,蒸热,分次服完,每日1剂,10~20日为1个疗程。用于胃阴不足证。
2、外治疗法
(1)高良姜、青皮、陈皮、荜茇、荜澄茄、苍术、薄荷、蜀椒各等量,研为细末,做成香袋。佩戴于胸前。
(2)藿香、佩兰、槟榔、山药、扁豆、白芷、砂仁、黄芪、白术、党参各等分,用无纺棉制成11cm×9cm药棉,盖神阙穴。30日为1个疗程,每10日换药1次。
(3)牙皂30g,砂仁、茯苓、焦麦芽、神曲、焦山楂、肉豆蔻各12g,人参、白术各10g,川朴9g,广木香6g,冰片2g,麝香0.4g。粉碎,以凡士林调膏状,敷于中脘、气海穴上,每日1换,3次为1个疗程。
(4)丁香、吴茱萸各30g,肉桂、细辛、木香各10g,白术、五倍子各20g,共研细末。取药粉5~10g,用酒或生姜汁调成糊状,外敷神阙,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7~10日为1个疗程。
(5)槟榔2份,高良姜1份。将二药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以药末填充脐中,外用纱布覆盖,加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脾胃气虚证。
(实习编辑:陈乐)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259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4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