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医院耳鼻喉中心的董玉礼教授介绍说,“所谓的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三成眩晕病人是耳石症
“耳石症发病急,突然出现眩晕症状,伴有恶心及呕吐。因此常常被误诊。”董玉礼教授介绍,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也容易被误诊为“梅尼尔病”,也常常被介绍到耳鼻喉科治疗。很多患者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医生应当加强针对耳石症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长期低头工作者是高发人群
董玉礼说,像会计、设计师、IT工作者这些长期低头工作的人,是高发人群。因为长期低头的动作,影响到了耳朵的供血,进而引发了耳石的脱落。而林女士就是因为长期低头工作,又拿手机、iPad低头看新闻,导致耳石症发作。过去耳石症中老年患者较多,但现在一些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也会患病。由于颈椎病患者、神内患者的眩晕表现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极其相似,所以往往患者兜了一个大圈子才真正找到“症结”所在。
长时间固定姿势,可能引发耳石脱落
董玉礼教授说,耳朵里最深的部分即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负责平衡能力。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耳石非常小,小过芝麻。”
耳石为什么会脱落呢?这和耳朵内的血供、外伤以及一些全身性的系统疾病有很大关系。头部外伤或者长时间固定姿势,比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颈部持续转动,都有可能引发耳石脱落。
董玉礼说,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治疗起来方法简单,只需“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普通病历在耳科门诊即可治疗,一般复位2至4次,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但是,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特别是老年患者、严重颈椎病、颈椎损伤、心脏病的患者治疗需谨慎,以防止加重病情。
(实习编辑:王翠婵)
点击查看更多耳石症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