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这件小事一不小心就能让你变聋你还敢做

这件小事一不小心就能让你变聋你还敢做

2019-09-27 来源:小薇优选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从理论上讲,通过咀嚼、哈欠等下颚动作,耵聍是会自动排出的。也就是说,耳朵有自动清洁的功能,一般无需掏耳朵来清除。

 听力健康,在今天尤其需要关注。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057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5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每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

也许,先天性的听障无法避免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都爱做的一件事

会真的让你变成“聋人”,那就是···

掏耳朵

人类真的需要掏耳朵吗?

耳朵外耳道的软骨皮肤上长有耵聍腺,这个腺体会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叫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

耵聍不仅有抗菌、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还能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并散发特殊味道,防止小虫靠近。

从理论上讲,通过咀嚼、哈欠等下颚动作,耵聍是会自动排出的。也就是说,耳朵有自动清洁的功能,一般无需掏耳朵来清除。

掏耳朵会致“耳聋”吗?

实话说,有这个风险

小薇来说说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的问题:

1

外耳道出血

手一用力,外耳道的皮肤就破损出血了。不过只要这伤口没有感染,一周后就能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

但是,出血后若是发现耳道潮湿、发痒、耳痛、流脓,说明可能已感染,要尽快就医!

2

捅破鼓膜

若把仅为0.1mm的鼓膜捅破,那就麻烦了:

①小面积损伤,可能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1~2周就可自动痊愈;

②大面积损伤,同时还出现了中耳炎,必然会造成听力下降。

不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是能治疗第二种大面积鼓膜损伤又有中耳炎的情况,关键是一定要及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听力。

若是有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闭塞感,就说明耳膜受损了,要尽快就医!

既然有风险,那么

还能愉快地“掏耳朵”吗?

耳朵还是能掏的,但是,要注意“尺度”和方法。

1

清洁频率

大概一月掏一次就够了

因为,耵聍的生长速度即便一个月也没多少。而且,耵聍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清洁得太频繁,耳朵就不安全了。

2

工具选用

掏耳朵的工具,要求“松软、干净、不坚硬”。

①不推荐:指甲

很多人喜欢将小拇指的指甲留长,专门用来掏耳朵,随身携带,特别方便。但指甲缝里容易藏污纳垢,易将细菌带入耳内,造成感染,不推荐。

②不推荐:手指

清洁干净又没有长指甲的指腹掏掏耳朵,确实不错。但是,指腹只能接触最外部耳道的入口,对稍微内里点的耵聍一点也没有办法,不实用。

当然,更不要用铁签、发夹之类掏耳朵啦。

③看情况:掏耳器

如果是随处可见的不锈钢掏耳器,是不建议的。因为,太坚硬,易伤害外耳道娇嫩的肌肤。

不过,目前有一种橡胶制成的掏耳器,比较柔软,还自带有手电保证视野清晰,可以用。

可行的工具~棉签

掏耳朵时,可用棉签沾点温水,轻轻在耳道内顺着一个方向转动,耵聍就会被带出,不要太深入就行啦~

3

正确の姿势

掏耳朵有啥标准姿势吗?

没有,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

不过,除了掏耳朵工具要注意外,掏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最好独自一人,特别要小心周围是否有熊孩子出现。若是掏得正起劲儿,熊孩子撞你胳膊,有可能捅破鼓膜。

②自己的耳朵自己掏,别手痒去掏其他人的耳朵,掏出问题了谁赔···

③不建议给婴幼儿或儿童掏耳朵,若是发现耳朵有大块耵聍,可找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取出。

④如果把耳朵掏出血了,赶紧找耳鼻喉科的医生,也别往耳朵里乱滴药。

总之,耳朵还是可以掏的,但也要正视掏耳朵的风险。如果自己实在不敢掏可又担心耳朵堵了,那就找耳鼻喉科找医生帮忙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