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疾病知识 > 病因症状 > 急性加化脓性中耳炎 怎么得又能这么治

急性加化脓性中耳炎 怎么得又能这么治

2019-05-2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常发生于儿童身上,它可能导致儿童耳膜受损、耳朵疼痛或流脓等,这也是因为小儿们自身的发育情况以及病菌的感染导致,需要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小朋友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完全起来,易受致病菌的感染,再加上这个时期宝宝的耳朵尚未发育完全,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儿童易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种炎症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化脓性中耳炎带来的听力受损等是可以恢复的,所以需要我们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别因为觉得没什么而耽误治疗,本文主要从它的发病原因、症状两个方面来帮助患者们人认识这个疾病。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

发病原因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多见。主要的致病菌侵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侵入中耳。

(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以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致病菌的继发感染。

(3)在不洁的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

(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短而宽的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因鼓膜外伤、鼓膜穿刺或置管时污染,致病菌可从外耳道侵入中耳。

3、血行感染极少见。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小儿多发。可有畏寒、发热,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耳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听力下降并可伴有耳鸣。鼓膜穿孔前后表现截然不同,一旦鼓膜发生穿孔,耳内脓液外泄,症状可得到缓解。

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明显,可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小儿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痛: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寐,烦躁。婴幼儿则哭闹不休。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行鼓膜切开术后,脓液向外宣泄,疼痛顿减。

耳鸣及听力减退:患耳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的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神经性聋。

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粘液脓性乃至脓性。如分泌物量甚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亦源于鼓窦、乳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症状会比较强烈,患者也容易发现,对尽早发现并治疗疾病十分有用,同时我们从上文大概了解到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就应该积极做出防范,防止中耳受感染,同时也要积极及时的进行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