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语让语言畅通无阻
一、食道语定义
食管音是使食管贮存一定量空气,借助食管肌层弹性收缩及胸腔内压力,如同打嗝一样,将空气从储气腔内逼出,冲出“新声门”(相当于下咽食管交界处)振动而发声,经过共鸣腔(鼻、鼻窦、咽、胸腔等)、语言器官(咽、口腔、舌、齿、唇等)的协调加工,而形成食管语言。
所谓食道音即饭后呃逆的声音。通常饭后呃逆是无意识的,要掌握食道发声,就必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使气体进入食管,并且正确的排出。在正常的情况下,咽部及食管为一紧闭的管道,在呼吸时咽部被迫扩张,位于第4椎~第6椎水平的下咽部及食管连接处张开,吸入的空气由此进入食管上段,并于该处形成一储气囊;空气从储气囊排出,经过咽部与食管连接处引起该部肌肉收缩,振动黏膜发出声音,此声音为食道声。然后配合构语和共鸣器官的协调作用,就形成了食道言语。又因咽部与食管连接处为主要振动发声部位,故称它为“新声门”。使气体自如地进入食管是发声重建的第一步。
二、食管发音要点
简言之即先将空气吸或注入食管内储存起来,接着将空气向上排出,冲击作为“假声带”的咽食管段时,使该处黏膜振动而发声,然后再经共鸣和构音器官协调加工,形成使人们能听清和听懂的食管语。仅具备解剖学基础,并不一定能自如地使空气吸入和排出食管,而尚需2个重要条件:
(1)欲使空气自如地吸入食管,需要使静止状态紧闭着的咽食管能松弛开放。这就需要通过训练:①训练主动松弛开放,包括主观意识作用,使头、颈、肩、面颊和舌等有关器官和部位放松,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对咽食管段的控制,促使该处松弛;②训练被动开放,即被动地提高口腔、咽腔的气压和降低食管内压,以增高咽食管段上下间的压差,从而有利于冲破咽食管段的紧闭状态。这也是食管发声吸入法的关键。
(2)掌握如排气的时机和延续时间,当空气进入食管后,立即使腹肌适当紧张,而胸部则放松,据顾伟中等观察到,食管发声良好者,食管上端在发声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横膈钳闭状态,这样就使空气停留在食管内,可防进入胃,然后即按要求向上排气,冲击咽食管段黏膜而发声,并且不要使此种排气动作一冲而过,要尽可能悠长而使新声门的振动维持一段时间,这对获得连贯食管语甚为重要。
三、食管音训练方法
强化训练时间为3周,每天定时训练,3周学会基本音后,积极参加联谊等集体活动,以增进交流,提高发音技巧。
第1周 训练打嗝(基本音形成阶段):
进气和排气技巧的训练,就是利用“吸气法”或“咽气法”将气体吸入食管,再缓缓排出,气流冲出食管入口外黏膜发出食管音(打嗝声),打嗝是咽食管发音基本功,一定做到运用自如。一旦出现了食管音,便需加强练习提高食管音的长度、速度和响度,要求发声1.5~2.3s,最好达4~6S,每秒发声2~3次,音调高、有变化。这样才能提高食管语音的流利程度及响亮度,减少停顿时间,增加连贯性,从而提高食管语音的质量。
进气方法
①吸气法:患者进入学习状态,取正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头微向后仰,下颌稍前倾,口张开,将软腭向后上方提起,舌根降低,形成匙状,使口腔、咽部与食管形成一畅通的空气路径,同时作提肩收腹动作,造成食管内负压,快速经口鼻吸气,使空气进入食管。吸气法每次进气量大,进出气体快捷,在讲话过程中较连贯,同时能恢复嗅觉功能。
②注气法:注气法是要造成口、咽腔高压,是高压向低压强行灌注的局面。首先把口关闭起来,鼻腔不呼吸。舌尖顶住齿龈,舌面逐抬高贴向硬腭,使口腔内压力增高,通过舌部做活塞状运动,将口腔内的气体压入口腔,逐步进入食管。注气法为备用方法。
排气发声
空气进入食管后,立即做收胸收腹的动作,同时软腭和舌根复位,食管内气体就会由下向上缓缓排出,冲击新声门,使其震动,发出嗳气音,即食管音。空气的排出是一个高压向低压的过程,空气进入食管后,食管内正压为3.3kPa(25mmHg),这时胸廓收缩,软腭及舌根复位,此时食管内气体自下而上排出,冲击食管入口处(新声门)黏膜,使其振动,发出声音即呃逆音。
注意:进气和排气的动作是连贯的,在做的时候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排气时机要适宜,排气过早,吸气不充足,使得讲话不连贯;排气过迟,空气进入胃内,很难随意排出。排气时间,即发声的持续时间要长。要求排气时不要一冲而过,而是悠悠长久,使新声门维持一段时间的振动。只有这样,将来讲话才不至于断断续续。
辅助发声
①喝茶法:如果练习一段时间后,仍不能发出基本音,可以用“喝茶法”做一下引导,喝一小口茶水,接着做一个很大的吞咽动作,这样会有一些气体随茶水进入食管,然后向上发“啊”音。
②饮料法:可以少量喝一些汽水或可乐等饮料,使得胃内有一些气体产生,利用它们在呃逆时,找一下食管音的感觉。
第2周 发音和说单词(食管声和语言配合阶段)
能随意打嗝后,把嗝声经口腔、舌、腭、牙唇、颊和咽等构音器官协同动作,变成元音“啊,欧……”,待能够响亮发声后,再练习数数和说话。利用已发出的食管基音与共鸣腔及口形配合协调,以单字及数字进行训练。可面对镜子,看着口形,配合数字中的1、2、8、9或单字“啊”“喂”等进行练习,然后练习1~10的数字言语。熟练后,再练习11~20、21~30依次向上数,一直到500。
第3周 训练说话(食管语完成阶段)
继续训练单音词、复合词,并配合简单生活用语反复练习,提高言语的可懂度及质量。可从简单的声母P、T、K等开始。然后结合韵母(相当于元音)如:P(o)一泼、T(a)一他、K(ai)一开等,再扩展练习单词。将生活用语每2~3字组成1组,如吃饭、洗澡、看电视、你好等,反复练习。单词发音连贯后,可逐渐练习词组和语句,直到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信息、进行交流。
第4周-6个月 巩固提高(学习交流阶段)
学会基本方法后,保持每天训练时间至少3小时,不间断地坚持训练。同时,积极参加联谊活动,交流发音技巧、经验,纠正错误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