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护理治疗 > 治疗方法 > 耳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如何? 治疗中耳癌的方法有什么

耳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如何? 治疗中耳癌的方法有什么

2018-06-0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缺损的术腔可采用游离植皮或带蒂肌皮瓣修复(颞肌肌瓣、胸大肌或背阔肌肌皮瓣),以保护脑及脑膜、颈内动脉或颈静脉球等重要构造。
耳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如何?
 
耳部恶性肿瘤可发于耳廓、外耳道和中耳。以癌肿而论,好发年龄以60~70岁为多,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85%发于耳廓,10%位于外耳道,5%在中耳。致癌原因尚未完全查清,长于外耳者可能与长期在烈日下工作及慢性湿疹等有关。中耳癌患者,多有慢性中耳炎病史。耳部癌肿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多,占75%,基底细胞癌15%,腺癌10%。此外尚有肉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但极少见。
 
耳廓和外耳道恶性肿瘤:(1)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耳廓鳞状上皮细胞癌始为一硬块,继则表面渐生溃疡,有时呈菜花状,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基底细胞癌常呈浅溃疡状,发展极慢,可数年呈静止状态。一般不痛,侵及软骨则发生疼痛。经活组织检查证实后,应作楔形切除手术,然后缝合两侧切口,以保持耳廓形状。对外耳道鳞状上皮细胞癌应作外耳道皮肤广泛切除,然后植皮整复。亦可采取先用放疗、然后手术的综合疗法。(2)腺癌:较少见,发源于耵聍腺或汗腺,初呈结节状,长大后堵塞外耳道,并可向耳道外浸润,有疼痛,应广泛切除,但极易复发。一旦复发,易转移。(3)恶性黑色素瘤:黑痣受经常刺激后可变为恶性。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如黑痣突然长大,则应提高警惕。此瘤极为恶性,易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和全身,诊断后应作广泛切除。(4)肉瘤:可为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和淋巴肉瘤等。明确诊断后,应采用广泛切除、放疗、化疗及中药等综合疗法,预后较差。
 
治疗中耳癌的方法有什么
 
化学疗法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的不足,或对放疗不敏感者。亦有倡导术前化疗者,认为可减少术中癌细胞的扩散。中耳癌以鳞状癌细胞最多见,故目前选用的化疗药物以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和争光霉素为主。合并用药的疗效较单独应用者好,可选用前两种药物合并使用,亦可三种同时应用。
 
手术治疗:一般国内外医者都认为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是较好的结合。其中临床上常见的方式有:扩大的乳突根治术、颞骨次全切术、颞骨全切术。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交替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等预防脑水肿。一周内隔日作脑脊液检查。
 
采用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晚期可予姑息支持治疗。常用的手术切除方法有:
 
1.颞骨部分切除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和鼓部及全部外耳道和中耳,游离并保护面神经,适用于局限于中耳乳突腔内的肿瘤。
 
2.颞骨次全或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已侵犯内耳、岩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耳癌向腮腺、颞颌关节和脑膜扩展的应作相应范围的切除,对缺损的术腔可采用游离植皮或带蒂肌皮瓣修复(颞肌肌瓣、胸大肌或背阔肌肌皮瓣),以保护脑及脑膜、颈内动脉或颈静脉球等重要构造。
 
术后切口愈合、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不良反应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1个月可出院,可在门诊放疗,在所属医疗单位就近随访,1-3个月复查一次。由于手术牵涉到颞骨内及颞骨周围的许多重要结构,因而手术复杂,可能产生并发症较多,并发症有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脊液漏、脑疝等,可以危及病人生命,故中耳鳞癌预后不佳,手术治愈率仅为25%,而手术死亡率高达30%,对广泛侵犯颈部、岩尖、颅底或该区域重要结构的患者一般采用姑息疗法,可以放疗或颞骨次全切除加放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