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怪:耳朵生水,听力下降
“为什么我小孩的耳朵里有水,是洗头时不小心让水进去的吗?”家长最常问我这一句。
“中耳里的液体是耳朵自己生成的。”我解释,“这是分泌性中耳炎所致。”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的炎症疾病。它的发病主要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有关。
当我诊断五岁的小明患分泌性中耳炎时,小明妈妈疑惑地问:“小明自半年前开始,就反复出现了三次耳朵痛,我都带他到本地医院看了,医生说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每次吃5~6天药就不痛了,我们也以为没事了;但这个月我们发现,他有时侯对我们说的话没反应。我们不放心,就带他过来看了。”
“澳,那你小孩平时有鼻塞、流涕吗?”我问道。
“有,他有过敏性鼻炎,我们本地医生还说他有鼻窦炎。”
我听后,心里更加明白小明患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了。“这是因为儿童咽鼓管生理结构有特殊性:儿童咽鼓管短、平直,咽口位置较低,鼻部和咽部的病变易影响中耳。再者,儿童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较低。你的孩子又一直有鼻——鼻窦的病灶,结果在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迁延不愈,时间长了,就变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了。”
我让小明进一步作听力声导抗检测和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小明有鼻窦炎,但腺样体水肿只占后鼻孔的二分之一,双耳已有中度的听力下降。我建议小明住院做鼓膜切开置管术。
二怪:放条“管子”,听力好了
入院完成术前检查后,我在气管内麻醉下给小明做了双耳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三天,小明复查后听力,显示完全正常。
小明妈妈高兴坏了,在病房对其他病友说:“这管子真是神奇啊!”
我向他们解释:“小明的病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我们在鼓膜上切个小洞并放入一条小管,就是让小管暂时取代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不让耳朵里再积水,小明的听力自然就好了。”
“哦!我听一个病友说,他以前就是用针在耳膜上抽出水来就好了,我们为什么不抽水而是直接放管子呢?”小明妈妈有点疑惑。
“因为我们估计小明的咽鼓管功能不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如果只是穿刺抽液,鼓膜很快长好后又会再次积水。”
听了我的解释后,小明妈妈点点头,笑了。
三怪:明明是耳病,却要治鼻子
小明出院时,我再三叮嘱家长要对小明的鼻窦炎进行规则治疗,而且,疗程一定要在三个月以上。
听我这么一说,小明妈妈很心疼:“我孩子现在听力都正常了,为什么还要用这么长时间的药?我担心他身体受不了啊!”
我安慰她说:“因为你小孩的这个病主要是长期鼻窦炎引起的。虽然现在听力好了,但只是置管后的作用,如果不治疗鼻窦炎,就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咽鼓管的功能,也不能真正治愈中耳炎,那你的小孩就不能拔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