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听力健康并不是主流的健康需求,和“三高”“癌症”等“要命的疾病”相比,大众对听力健康的认识和当下社会发展并不同步,和口腔健康、视力保健的科学普及程度都有较大差别。据新加坡一家报社披露,2016年中国沿海相对富裕地区的民众对听力健康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而90.3%的青年民众从未关注过听力健康问题,甚至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按期接受过筛查性听力检查,对自身的听力状况几乎都不了解。所以,当听力学工作者和医生连续多年警告称听力受损疾病人群趋于青少年时,几乎没有引起社会波澜和重视。
除先天性听力损失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后天性听力损失,除去药物中毒和嘈杂环境影响,还有与日俱增的工作和学习压力、熬夜或醺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听力。无论是儿童还是中青年、老人,当听力一旦达到不可恢复的损失时,如果没有不适应症,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佩戴助听器来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国内大多民众对听力健康的认识程度还处于20年前的水平,所以在选配助听器上很多人并没有科学的认知,这导致了大量廉价的老式模拟助听器在互联网上热销。甚至有人从网上订购正规进口的高端品牌助听器,但由于不知道要按期调机,佩戴后非常不舒服,反而损伤了听力,还不如不戴。
和很多老人购买老花镜不同,选配一只合适的助听器其实并不容易,许多人认为助听器只要在网上买一个好评多的,价格贵的就可以了,其实并非如此。
目前,国际上助听器有六大品牌,分别为峰力、奥迪康、瑞声达、唯听、斯达克、西万拓(原西门子),除此外,还有一些品牌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如优利康、西嘉等,以上都是进口品牌,随着国民对听力健康日益扩大的需求,国产助听器品牌也迅速发展。
无论是进口品牌还是国产品牌,技术参数和水平可能会有差异,但验配助听器的基本过程都是相似的,都需要进行专业验配和调试,更高级别的听力中心,还需要为用户创建听能管理方案,为用户终生听力健康做出规划。和验配眼镜一样,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就好比验配眼镜需要选框架、验光、测瞳距一样,验配助听器也需要专业的听力测试评估、调试,而且,验配助听器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特别是中老年人,需要多次调机才能达到最佳感受。
之前有一位老人向爱耳君反映,说自己在几年前由儿子在网上给订了个助听器,还是进口品牌的,大约1万多块钱,但是当时卖家并没有要求他提供什么资料,直接就给邮寄到家了,自己初戴就觉得声音很吵,儿子去问网上的卖家,卖家说就是这样的,声音越大才越好。尽管老人十分不适应这种“大声”的助听器,但在家人的坚持下,还是戴了两年,最近这半年来,感觉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坐公交车的时候,报站的声音在他戴着助听器的耳朵听起来异常刺耳,就像链锯在锯金属一样。后来在老伴的陪伴下才去了医院,这才知道助听器是要验配和调机的,医生说,这样戴助听器还不如不戴,原来的听力虽然不好,但也不至于差成现在这样,现在都被毁了。老人说,现在孩子特别后悔,但是也没办法,他自己不怪孩子,因为实在是不了解这些知识,现在听力健康科普的了解渠道也少,至少在他周围的老邻居们,没有一个知道助听器还要验配的。
在中国,佩戴助听器的人群中其实主要还是孩子,老人听力损失人群数量庞大,却很少在正规验配助听器的。其实在国外,中老年人更注重生活质量,轻度、中度听力损失也会佩戴助听器。
从某种程度来说,助听器就像节油器,节油器是让油的消耗变慢,而助听器是让听力损失的速度变慢,保护残余听力。大量文献表明,当听力退化的老人长时间不干预听力损失,与他人社交能力就会逐渐下降,容易变得孤僻寡言,脾气暴躁,甚至严重者,会诱发老年痴呆症。
国内有很多人担心,助听器会让人产生依赖性。这是根据不正确佩戴眼镜的思维习惯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当停止使用助听器时,感觉听力会退步是一种惯性的错觉,大脑反应也处于惯性状态,并非因对助听器产生依赖,而是对听声音的需求产生依赖,而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是需要听到声音的。实际上,听力损失的时间越长,听觉神经的枯萎程度越严重,听力也会下降地越多。所以,当听力损失发生后,越晚佩戴助听器,效果越差。
所以我们建议到专业的听力机构进行验配,胡乱佩戴助听器会造成听力持续恶化,还不如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