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往往有很多鼻涕,宝宝自己又不会擤,有的家长给宝宝擤鼻涕时,通常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有危险,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宝宝的中耳炎就是妈妈擤鼻涕不当引起的。
捂嘴捂鼻打喷嚏
有的家长在宝宝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不时捂着宝宝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捏鼻子灌药
孩子生病了却不愿意吃药,怎么办?捏着鼻子灌吧。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都有过被灌药的经历,现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用这招吧。且慢,捏鼻子时孩子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其实捏着鼻子喝药除了闻不到苦药味外,并不能影响味蕾。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这时才到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
新妈妈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和体位,也可能会给小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拍打宝宝的脸
和孩子逗着玩时,拍拍他的脸当然可以,但注意要避开耳朵。有时孩子调皮任性,性急的家长会打孩子的脸,这样的行为一定要避免。打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打脸时如果打到了耳朵,孩子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出现穿孔。如果损伤到耳膜而家长没有发觉,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情况严重又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抗生素用得太随意
孩子耳朵发炎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用多久呢?当然是要用足疗程。可是有的家长不这么想,他们的标准是,孩子的耳朵不痛了,或是耳朵不流脓了,说明病已经好了,不发炎了,当然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家长这种随意停药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药量不足,药效不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不仅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迟迟不好,最后可能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所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医生指示服药,平时不滥用,一经使用,份量绝对要够。
用于轻度小面积烧伤、烫伤、外伤感染,也可用于湿疹、痤疮、足癣等。
健客价: ¥9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用于小儿食滞内热引起咳嗽身烧,呕吐痰涎,烦躁起急,睡卧不安,惊风抽搐,神志昏迷,大便燥结。
健客价: ¥15本品是由新疆天山高原上的神奇植物-“紫草”提取物科学配伍而成。针对因儿童湿疹、尿布疹、奶疹、蚊虫叮咬及痱子引起皮肤不适的止痒与护理,以达到宝宝皮肤的清洁与修饰。
健客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