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耳病预防、听障治疗及康复,你想了解的,有疑问的,亟待解决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告诉我们,微信互动、文章留言、发邮件,怎样都可以,你提问,专家答!
当孩子的听力出现问题时,为数不少的家长选择了“掩耳盗铃”,总觉得孩子能听能说,只是还没到时候、只是听得不太好、只是说得不清楚,慢慢就会好,因而拒绝过早地给孩子佩戴助听器。
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孩子戴助听设备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听觉中枢、言语中枢、概念中枢的发育都有最佳阶段,一旦超过这个阶段,发育的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而对这些中枢发育最好的刺激就是声音。从这一点上来说,孩子越早佩戴助听器,接受声音刺激就越早,这些中枢的开发也就越早,尤其在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方面的康复效果都比晚配戴助听器的孩子好得多。你看我们合肥长江中路惠耳听力中心的用户,五个多月佩戴助听器的孩子到了18个月,说话词汇都一串一串的冒出。
我们知道,言语的形成需要来自听觉、视觉、触觉的信息及发音、构音器官的协调。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学习、后天培养才形成的。对各种声信息的分析、听觉功能的发育决定于大脑发育健全的程度。因此,无论是中枢(大脑)还是末梢(感官、发音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都会影响言语的形成,出现各种障碍,尤其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更为重要。
听觉反射叫声期
宝宝从出生到3个月左右处于听觉反射叫声期。宝宝刚出生时,第一声哭叫是呼吸运动刺激反射性产生的,是一种很有规律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出生1个月左右后开始伴有感情色彩,比如饿了,觉得冷或热,开心或生气等。
出生1个月的宝宝只有哭叫声和咕咕声,2个月后开始注意到声音,会听大人说话,有时还会出现微笑,3个月左右能用眼情注视说话的人,还会因说话人的表情、动作发出笑声或哭叫。
这个时候,如果突然受到大声刺激,孩子会出现全身惊跳反射,或紧闭眼睑,有时候还会出现呼吸幅度增大的呼吸反射、哭叫反射等一列的反射活动。
定向反应学语期
4-9个月。随着大脑发育的逐渐成熟,听觉反射渐渐消失,宝宝会出现听觉定向反应。比如,他开始出现眼睛或头转向发出声源方向的反应。4-6个月的宝宝还会自发行地由大人引逗,发出和语言接近的声音,并开始注意大人的说话,有时也会通过大人说话或示意,转头或用手指向指定物。
到9个月时,宝宝的定向反应就很灵敏了。这个时期的婴儿可以重复个别单词,比如:ba、ma,而听力有问题的宝宝则不会出现定向反应学语期,言语发育迟缓的婴儿,定向反应学语期会向后推迟。
语言反应模仿期
出生后9-12个月为语言反应模仿期。这时候的宝宝开始懂得注意说话人的表情,能听懂简单的言语,并开始主动发语,如见到妈妈说ma、ma,见到爸爸说ba、ba等,有的宝宝还会合着音乐节拍摆动身体等等。
学习语言期
一周岁开始,孩子真正进入学习语言期,会说简单的话,也会玩指眼睛、指耳朵等游戏,他的语言词汇会逐渐增多,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增强。2岁时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组成词组,开始懂得复合句子,3-4岁能懂得冷、热、饿、高兴的意思,能说简单的儿歌、故事等。再大一点,孩子就可以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感情,可以正确发出全部元音、辅音及拼音。
从孩子的言语发展过程来看,语言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方面,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当孩子出现语言障碍时,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No.1先天性语言发育迟缓。由于种种原因,出生后听不到声音,造成听力障碍,并影响言语发育,先天性聋哑症是孩子言语障碍最多见的一种。
No.2遗传性语言发育迟缓。孩子的听力、智力正常,到了说话年龄可以听懂别人说话,却不会说,这类孩子常常伴有身体特别是微细动作的发育迟缓,更乐于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的孩子大都3-4岁后才开始说话,7-8岁后才接近正常孩子,对以后的语言发育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到5-6岁时仍不能说话,就要注意有无其他病变了。
No.3环境性言语发育迟缓。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是聋哑人或言语障碍者,家庭缺少语言环境而造成言语发育缓慢,有的孩子耳聋比较严重,听语困难,害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玩耍,性格特别孤僻,这类孩子容易患孤独症,缺乏对人的亲近感和对集体游戏的兴趣,也会发生言语发育迟缓,应特别引起家长的注意。
No.4构音不良言语障碍。比如唇裂、先天性腭裂、舌系带过短等会引起各种言语障碍,比如说口吃、发音不流畅、紧张时更为严重等等。
No.5疾病性言语障碍。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瘫,脑炎后遗症都会引起言语发展或退步。这类言语障碍大多数是大脑或神经系统有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严重者大多数不会说话,需要进行详细检查。
孩子的言语障碍原因很多,治疗的办法也多种多样。但如果是由于孩子听力原因造成的言语障碍,家长一定要尽早给孩子佩戴助听器。
当然,对于孩子佩戴助听器这事儿,家长有顾虑是正常的,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不接受。那么,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一步步耐心引导孩子熟悉和使用。
把孩子带到比较安静的房间,对他说一些他比较熟悉的事物,也可用他所熟悉的有声玩具,让它在房间的不同地点发声,引导孩子对声音产生直觉感和方位感。
带孩子到厨房,让他听取切菜、做饭、碗筷等碰动、自来水流动等各种环境的响声,使他引起语音之外其它声音的感觉。
带他到安静的房间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让他听取社会新闻或孩子喜欢的其它节目。
在吃饭时带上助听器,父母可以慢条斯理地向他介绍有关饭桌上的事物。
请来别的小朋友和他对话,让他们融治地交流,争取小朋友对他的好评。
带孩子上街玩或买东西,这里会遇到各种吵闹的环境,要观察孩子的反应。
经过一两个星期的适应后,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使用助听器。如果孩子仍然对声音的反应木然,就要先检查一下助听器的工作是否正常?音量开得够不够?电池是否该换新的?否则就可能是助听器未选配适当。但要注意,和孩子对话有困难这不奇怪,因为孩子原先没有语言基础,现在暂时还不明白别人讲话的意思,家长不宜性急。要记住,戴上助听器只是孩子学话的第一步。
当然,如果试用期间发现孩子对声音有恐惧或痛苦的反应,这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很可能在选配助听器前还没有掌握孩子听觉的痛阈和舒适范围。对于那些不具备“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削峰“功能的助听器,事先必须调节好增益,免得大声喊话时达到孩子的听觉痛阈,因为这种声音的不良刺激甚至会让孩子哭,或者很难让他再次戴上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