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呼朋唤友K歌、蹦蹦迪。老年人更多的喜欢茶余饭后跳跳广场舞、打打麻将。这种看是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背后隐藏着一种危机——噪声。
在噪声致病的过程中,90分贝是道明确的坎儿,超过90分贝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就不明显了,这种噪声对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不良影响,可引发各种疾病.一直保持一个状态的稳态噪声对人的损害要小于同样分贝,但声音忽大忽小的脉冲噪声,突然出现的150分贝的噪声甚至可能让人瞬间耳膜穿孔,听力丧失,所以噪声是公认的常见污染因素。
笔者身边有位小学同学,上次在同学会上见面,大家很高兴的在谈天说地,他却很苦恼的在一旁抱怨说“你们大点声嘛,听都听不到。”后来聊天中得知他最近两三年听力下降很严重,面对面交流有时候都要一句话重复两遍才听得到,追其缘由才知这位同学喜欢唱歌、蹦迪,经常在这样高分贝的环境里玩耍对听力影响非常大。在跟他讲解了一些保护听力的知识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也很少去这种嘈杂的环境了。
之前还接诊过一个病人,83岁男性,退休之后除了跳舞没有其他爱好,老人每天准时准点到老年活动中心跳交谊舞。现在自身分辨率下降,戴上助听器后依然不能很好的分辨声音,清晰度也不够。在询问中得知他们跳舞时音乐声音非常大,靠近音响附近心脏都有震动感,可想而知噪音的危害有多大。
当声音超过70分贝是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将完全失去听力。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