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是妇产科经常遇到的两难选择。几天前,我们耳鼻喉科却面临着一位“保孩子还是保耳朵”的两难孕妇。
说来也是不幸,孕妈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本想着可以看着小宝贝一天天在自己肚子里长大、出生。也许甚至幻想过这个小生命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也许小夫妻俩还甜蜜地争吵过“男孩好”、“女孩好”。可是,不幸却悄无声息的来临了。孕妈一周前突然觉得左耳听不清了,还伴有持续的耳鸣。辗转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听力检查显示左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呢?它是指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通常在短时间内听力急剧下降,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等。通常认为,感冒、疲倦、休息不好、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等是发病诱因。治疗上主要是以激素冲击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活血管等药物。根据临床观察来看,发病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年轻人比老年人恢复得好。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听力无法改善。
于是,棘手的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在目前已有的众多药物中,明确孕妇可用的药物非常少,一部分药物明确指出孕妇禁用,因为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还有很大一部分药物由于缺乏相关证据,说明书上仍然写着“孕妇禁用或慎用”。于是,在发病一周内,准爸爸带着孕妈辗转了多家医院求诊,但由于并未放弃继续妊娠,接诊医生均只给予了相对安全的营养神经药物。只是,一周过去了,疗效不尽如患方所期,但也在医护人员意料之中。
小两口辗转到了我院,要求住院治疗耳朵。想必是经过一周求诊后深思熟虑所下的决定。只是,作为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过程内心也是十分煎熬的。要想取得相对好的疗效势必要用激素冲击,然而激素势必对胎儿造成伤害。即使不在治疗期间流产也很难保证生下来的宝贝没有发育畸形或先天缺陷。此外,即便不考虑孩子,即便使用了足量足疗程的突发性耳聋规范化治疗方案,也很难保证患耳听力一定有所提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耳朵孩子都没保住。反复沟通后,小两口选择了试试治疗耳朵,治疗结束后去妇产科引产。
我们无法替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也无法指责他们所作的决定。只是,这种两难的境地让医患双方都很纠结与痛苦。也许,换一个孕妈,她会放弃一只耳朵的听力来换取孩子的平安出生。然而,他们没有。我似乎听到了宝贝的哭泣声,为这个在妈妈肚子里憋了五个多月想睁眼看一眼世界却没能实现的宝贝可惜。可是,我却没有资格和勇气去责怪这对夫妻。走廊的加床上,我分明看到了他们脸上写满了伤心愧疚。
保孩子还是保耳朵?如果换作是你,孩子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