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疾病知识 > 病因症状 > 不要到处抠抠捅捅挖挖,小心爽了自己,伤了健康!

不要到处抠抠捅捅挖挖,小心爽了自己,伤了健康!

2017-08-31 来源:小薇优选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体鼻腔黏膜上的腺体日常会分泌一些用来保护、湿润鼻子的分泌物,当分泌物干燥后,就形成了鼻屎。而鼻屎颜色较深,则是吸入了过多灰尘的缘故。

  人在无聊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找些事情干。有些人就喜欢挖鼻孔、掏耳朵,更有甚者还会捅肚脐眼儿,把脏东西弄出来,简直是超爽的,不过,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哦~

  掏耳朵

  耳屎(耵聍):是耳朵外耳道的软骨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它不仅有抗菌、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还能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并且散发特殊味道防止小虫靠近。

  从理论上讲,通过咀嚼、哈欠等下颚动作,耵聍是会自动排出的。一般无需我们掏耳朵来清除耵聍(不过,油耳需要清洁)。

  经常掏耳朵的危害:

  1、外耳道出血

  手一用力,外耳道的皮肤就容易破损出血。但只要没有感染,一周后就可以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

  Ps:出血后若是发现耳道潮湿、发痒、耳痛、流脓等情况,说明可能已感染,这就要就医了~

  2、捅破鼓膜

  ①小面积损伤,可能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1~2周就自动痊愈了;

  ②大面积损伤,同时还出现了中耳炎,会造成听力的下降。

  Ps:若是有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闭塞感,就说明耳膜受损了,请尽快就医~

  3、不建议给婴幼儿或儿童掏耳朵

  成人下手不知轻重,很容易给儿童耳道造成伤害,若是发现耳朵有大块耵聍,可找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取出。

  耳朵还是可以掏的,但是请记住:小掏怡情,大掏伤耳,要注意度以及方法。

  清洁频率

  虽然每个人耵聍的分泌速度不同(包括油耳哦~),但是大概一月掏一次就够了。

  工具选用

  最好选用松软、干净的小工具,比如棉签。掏耳朵时,可以用棉签沾点温水,轻轻在耳道内顺着一个方向转动,耵聍就会被带出(不要太深入啦~)。

  找专业医生帮忙

  如果你觉得自己耳朵里有很多东西,定期去耳鼻喉科找医生帮忙掏耳朵,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偷偷告诉你,专业的手法不仅安全还会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哦~)

  挖鼻子

  鼻屎:其实就是鼻腔的分泌物。人体鼻腔黏膜上的腺体日常会分泌一些用来保护、湿润鼻子的分泌物,当分泌物干燥后,就形成了鼻屎。而鼻屎颜色较深,则是吸入了过多灰尘的缘故。

  经常挖鼻屎的危害:

  1、鼻粘膜受损

  鼻腔黏膜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丛,其血管细密且表浅,手指频繁、用力的抠挖,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损或出血。

  一旦出血,还有可能导致连续性出血,直至一到两周才能恢复。

  2、鼻腔感染

  人的手指,尤其是指甲缝里,携带大量的细菌。经常抠、挖鼻孔,鼻前孔等部位会残留许多细菌,可能会造成鼻腔感染,诱发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等鼻内炎症。

  3、诱发炎症

  鼻孔内或鼻子附近有疖子的地方,一定不能用手抠。因为鼻子正好位于脸部的“危险三角区”,这里的静脉回流直通大脑。抠、挖、挤、压疖子后,手上的细菌容易导致炎症扩散。严重时,细菌会直接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当然,有了鼻屎也不是说不能清理,只是一定要换个“温柔的方式”。

  专家建议,可以用棉签蘸浸温水来清洗鼻孔。

  而对于鼻孔里的硬痂,可以涂一些香油、橄榄油等油性物质或红霉素软膏等油剂药物进行湿润后再冲洗。

  此外,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同时,每天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孔清洗。

  抠肚脐

  肚脐:胎儿时期,我们需要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从中吸收营养。一旦出生后,脐带被剪断,自然脱落后就形成了肚脐,也就是说肚脐不过是人体中无用的结缔组织,结构类似于疤痕。

  在这个皮肤褶皱的小凹坑里,却容易积存肤垢,在这一小块区域,含有污垢的黑色东西所形成的就是肚脐屎。

  经常挖肚脐的危害:

  肚脐虽然没啥贡献,但却能捅娄子。

  肚脐眼很薄,一旦不小心,弄破皮肤,很容易引起感染,病菌可能会经血行转移至肝脏等脏器。

  尤其是宝宝,肝圆韧带原本作为供血血管的功能还没有完全结束,依然残留着部分血液循环,一旦病菌从肚脐入侵,感染顺着血液循环会跑得更快。

  虽然肚脐不能乱抠,但要注意清洗,因为人类的肚脐里含有近1400个不同的菌株,所以日常的清洗还是很有必要哒。

  洗澡前用一点橄榄油或婴儿油涂抹在肚脐里,过一会再用棉棒轻轻擦试,然后冲水时用水轻轻冲洗一下。

  冲洗干净后用棉签擦干水分,不要用力洗,不要抠,防止感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