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有包,是息肉还是肿瘤?
下鼻甲是鼻腔的一个主要结构,下鼻甲的黏膜下含有丰富的静脉窦,静脉窦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确定着下鼻甲的大小。当下鼻甲肿大时,人们在前鼻孔观察时可能会看到肉色包块。因为很多读者对鼻内结构不太熟悉,所以会以为长了奇怪的东西。徐慧贤建议:如果突然发现鼻内有肉色包块时,最好可以找专科医生检查一下,不要一味慌张,讳疾忌医。
案例中的李女士在前鼻孔发现腔道内侧有肉色包块,怀疑是鼻息肉或是鼻肿瘤。徐慧贤指出,鼻息肉是长期炎症的产物,外表呈荔枝肉样,即淡淡的、水水的,偏白色。肉色包则考虑鼻下甲肿大和鼻肿瘤的可能性。其中鼻肿瘤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鼻腔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多为单侧,恶性肿瘤表面多光滑,质脆,触诊易出血。如果李女士为中年患者,那么建议最好检查排查一下肿瘤。不过因为市民自己观察通常不太准确,仍然建议找专科医生检查,不要妄下定论。
鼻息肉多发中鼻道
徐慧贤指出,我们从前鼻孔能观察到的鼻道主要有总鼻道、下鼻道和部分的中鼻道。中鼻道的位置相对深,中鼻道是鼻息肉好发部位。要是前鼻镜下在总鼻道能见到息肉的话,息肉要不就是很大,要不就是很多,从中鼻道溢出来。因此,当能不用鼻镜就能看到鼻息肉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了。一般这种情况下,鼻子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会出现蛙鼻,即像青蛙的鼻子一样。
徐慧贤表示,鼻息肉是长期炎症的赘生物,所以鼻息肉患者大多患有鼻窦炎或是过敏性鼻炎。患者因为息肉堵塞而出现鼻塞现象,且随着息肉的增大增多鼻塞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鼻炎或鼻窦炎的症状。鼻息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嗅觉减退、鼻后滴漏、咳嗽、哮喘等现象,虽然鼻息肉很少出现恶变,但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手术、外用、中医,多重保障
对于鼻息肉的治疗,市民最为熟知的应该是手术切除,但是单纯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治愈鼻息肉。在息肉手术同时,患者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即治疗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且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制饮食,少吃海鲜、牛肉、羊肉等易灌脓的食物,尤其是虾、蟹。专家提醒,鼻息肉非常容易复发,很多患者在切除鼻息肉后没有做好术后工作,以致二次手术,有的甚至多次手术。但手术必留下瘢痕,鼻腔瘢痕过多,则会失去自我保护作用,造成恶性循环。
当然,鼻息肉的治疗并非只有手术,较小的息肉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如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喷雾剂喷鼻、用中药制剂冲洗鼻腔,这些外治法有可能让息肉缩小甚至消失,同时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表达。
除此以外,在手术、中医外治的同时配合中药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对于息肉反复发作的患者,不妨试一试使用中药调理,协调身体体质,预防息肉的再次发生。
鼻息肉治疗不及时,易癌变
1、引发、加重鼻窦炎:炎症刺激所致的鼻息肉,多是由于慢性鼻窦炎开口处粘膜,使之发生炎性改变逐渐形成息肉。息肉体积增大会妨碍鼻窦通气引流。致使鼻窦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如些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鼻窦炎。
2、引发咽喉炎:临床表现为咽部有干痒、灼热、有异物感、吞咽疼痛、唾液增多;体弱患者或小儿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等。
3、引发中耳炎: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可为持续性的隐隐耳痛,低调间歇性的耳鸣等症状;有时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4、损害心、肺等脏据功能:甚至会发生恶变;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鼻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
5、治疗不有效、极易复发:鼻息肉若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有效极易复发,尤其是筛窦源性鼻息肉。预防鼻息肉发生和复发的根本措施是有效治疗鼻炎、鼻窦炎,去除鼻窦开口附近的阻塞性病变。
鼻息肉治疗不及时,易癌变
鼻息肉是由鼻腔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鼻腔、鼻窦粘膜高度水肿和肥厚,外形大多像瘤子,会严重影响鼻腔的通气和嗅觉功能,易并发副鼻窦炎,大的鼻息肉甚至会改变鼻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