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儿童中耳炎的原因
1.洗澡
洗澡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在公共浴室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2.吸烟
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3.躺着喝奶
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集体生活
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5.疲劳
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6.外出
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7.治疗中断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的症状与危害
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该病有充足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疾病的症状与危害,我们才能积极预防疾病。
一、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二、中耳炎危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时间、病情轻重不同分为三种:单纯性,脓疡性和胆脂瘤性。它们共同的表现是均有耳流脓,反复不止,有时脓液中还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出现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
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虽然让人很烦恼,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以前,病人往往毫无感觉,但如果出现,那么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三、中耳炎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并发症呢?简单讲,可分为颅外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外并发症
1、各种脓肿
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面瘫
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迷路炎
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则包括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