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耳鼻喉科 > 疾病知识 > 资讯新闻 > 助听器“堵耳效应”知多少

助听器“堵耳效应”知多少

2016-12-09 来源:聆听在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助听器堵耳效应是助听器选配中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听力受损人士不愿意选择助听器的主要原因,只有从制作、调试等方面全面考虑,才能有效的解决或减轻堵耳效应,使听力受损人士减小对助听器的排斥感,这样才有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聆听!

  堵耳效应,对于助听器佩戴者来讲,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词。

  堵耳效应主要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骨导听阈变好的一个现象。助听器佩戴者感觉耳部闷胀、自己说话的声音空洞不适或者响度过大。有些人将它描述为说话时有空洞的声音或有回声。

  产生原理

  堵耳效应的产生与声音的骨传导机制和颅骨自身的声学特性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声音(如言语声、咀嚼时下颚震动的声音以及在较硬的路面上运动上产生的震动)可以通过颅骨的震动直接传递至耳蜗外,也可以通过听骨链等中耳结构及颞骨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正常情况下由于这一部分声能被分散出去,因此这一部分声音不会被我们感知。当佩戴助听器时,由于助听器深入外耳道且将外耳道封闭,使其形成一段密闭的空腔。

  由颅骨及听骨链传入外耳道的声音能量不能正常向外扩散,外耳道内就会产生额外的声压,通过气导机制,这部分声压就会到达内耳。由于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主要局限于250Hz-500Hz,因此这一段频率的听阈会降低。

  堵耳效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出现了堵耳效应,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解决。

  1检查助听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制作不好的助听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会造成助听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侧。这种情况也可能由耳甲腔效应引起。耳甲腔效应是指助听器耳道部分与耳甲腔底之间存在一个角度,密闭耳道。这时需要抛磨助听器表面减少其与外耳道的密闭程度,减轻堵耳效应。

  2增加通气孔的直径。通气孔内径增加,长度缩短,会使得低频截止频率上移,增加低频衰减程度,减轻堵耳效应。

  3延长助听器的耳道部分。根据声学原理,助听器与外耳道形成的密闭空腔越小,堵耳效应越轻。

  4通过调试,降低助听器的低频增益。这样使得低频声音的能量减小,对应对堵耳效应有一定的帮助。

  5选配开放式助听器。开放式助听器是改变传统耳背机耳塞的部分,使得外耳道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能有效地消减低频增益,减小患者佩戴助听器时产生的堵耳效应,提高患者的聆听舒适度。

  助听器堵耳效应是助听器选配中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听力受损人士不愿意选择助听器的主要原因,只有从制作、调试等方面全面考虑,才能有效的解决或减轻堵耳效应,使听力受损人士减小对助听器的排斥感,这样才有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聆听!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